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警惕玉米苗期三种病害
2014-09-11   来源:   

    一、镰刀菌苗枯病

    该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流行发生。其发生与种子带菌相关,且小粒玉米种子相对较重。同时,沙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较重和重氮肥、少磷钾肥地块相对较重;播种过深、出苗期延长,也相对严重。从种子萌芽到3~5叶期的幼苗多发,病芽种子根变褐腐烂,且可扩展到中胚轴,严重时幼芽腐烂死亡。幼苗的初生根皮层坏死,茎基部呈水浸状腐烂,可使茎基部节间整齐断裂(注:这是与纹枯病的区别)。病苗发育迟缓,生长衰弱,严重时全株叶片黄枯或青枯。

    防治措施:对于发病地块,可用25.9%回生灵(络氨铜?络锌?柠铜水剂)20毫升、50%多菌灵30克(注意选用高质量的产品)、“E导素”40克(含芸苔素、萘乙酸的全元素营养调节剂)、英国进口的70%“禾丰锌”(Kingfolzinc)9毫升或25%“威力锌”15克混合液叶面喷施,对局部苗弱的应重点喷施根基部(用量以容量12.5公斤的喷雾器为准,下同)。间隔5~7天喷一次,连喷2次为宜。

    二、全蚀病

    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病,但主要是以苗期侵染为主(如果苗期防治不及时,则往往在灌浆乳熟期大发生,损失严重)。苗期虽根部发病,但由于玉米的次生根不断再生,地上植株表现症状不是很明显,只是表现为相对苗黄苗弱、生长较慢,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重点观察根部)。在上茬小麦发病较重以及有机质含量少、使用钾肥不足的地块,发生较重。高温、高湿利于该病的流行大发生。

    防治措施:同上。

    三、纹枯病

    近年来,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密植、高肥种植的发展,以及多年连作,纹枯病发生渐趋严重。特别是上茬小麦的纹枯病较重,以及在温度高、降雨多、湿度大的条件下,该病发生相对严重。发病田一般减产10%~35%,严重的减产50%以上。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生,最早由植株底部1~2节叶鞘开始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叶鞘上病斑最初呈“水浸状”、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淡褐色或黄色。多个病斑汇合连片后,形成大型“云纹状”斑块(边缘“褐色”、中部“枯黄色”或“枯白色”)。病斑向上可扩展到果穗,使穗轴、籽粒变褐腐烂,果穗的苞叶上也形成“云纹状”病斑。

    防治措施:在发生初期,选用以下农药喷雾防治:①5%井岗霉素(Validamycin)25克+25.9%回生灵(络氨铜?络锌?柠铜水剂)20毫升。②80%乙蒜素(Ethylicin)10毫升+50%多菌灵30克。③50%多菌灵30克+5%井岗霉素25克。在用药的同时,选用“叶面锌肥”、“E导素”40克、“绿叶素”(多元素微肥)25克、“多得”(含稀土、硒的全元素叶面肥)50克等营养调节剂混合喷施,可促使植株健壮,效果明显。

    特别提醒:在防治用药时,有人推荐使用20%三唑酮(百菌酮、粉锈宁、百理通,英文通用名称:Triadimefon),12.5%特谱唑(速保利、烯唑醇、禾果利,英文通用名称:Diniconazole),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幼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议避免采用为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88-4799-1.html

标签:玉米疾病 玉米疾病 玉米 粮油 粮食作物 种植

上一篇: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下一篇:玉米大斑病和圆斑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