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特性:冬性,中晚熟多穗型品种。幼苗匍匐,长势强壮,分蘖力强。株高71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抗倒性能力强,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成熟较晚,不抗青干。抗旱性鉴定:抗旱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秆锈病免疫,中抗条锈病,中感黄矮病,高感叶锈病。2003/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1/781克/升,蛋白质含量14.4/13.4%,湿面筋含量32.2/26.6%,沉降值48.9/35.6毫升,吸水率61.8/61.6%,面团稳定时间8.0/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75/254E.U,拉伸面积80/5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22.8公斤,比对照晋麦47增产2.6%(不显著);2003-200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63.7公斤,比对照晋麦47增产8.5%(显著)。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6.8公斤,比对照晋麦47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适宜黄淮旱肥地种植,中水肥地亩基本苗10万左右,旱地和旱肥地基本苗控制在12-15万/亩。及时防治叶锈病和蚜虫。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渭北旱塬、河北东南部、甘肃天水地区旱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