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水稻疫霉病防治
2014-09-11   来源:   

  分布与为害:水稻疫霉病70年代以来在南方稻区陆续发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叶片枯死,影响生长。

  症状:主要为害在叶片上形成绿色水早、中稻秧苗,渍状不规则条斑,条斑边缘呈褐色。病害急剧发展时,条斑相互愈合,以致叶片纵卷或弯折。一般只造成秧苗中、下部叶片局部枯死,严重时全叶或整株死亡。

  发病规律:疫霉菌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水稻育秧期间在稻叶上萌发,从叶片气孔侵入,引起发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16~21℃,超过25℃病害受到抑制。秧苗三叶期前后,遇低温、连阴雨、深水灌溉,特别是秧苗淹水,病害发生就重。

  防治方法:

  1.秧田轮换。

  病区年年更换秧田,可减少初次侵染来源,防病效果明显。

  2.加强肥水管理。

  秧田畦面要平整,防治低处浸水。要浅水勤灌,避免漫灌,适当增施肥料,提高抗病力。

  3.药剂防治。

  以早、中稻秧田三叶期为重点防治对象。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叶面喷雾。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85-2358-1.html

标签:稻病防治 稻病防治 水稻 粮油 粮食作物 种植

上一篇:水稻稻瘟病防治
下一篇:水稻受涝后看灾情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