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水稻稻瘟病防治
2014-09-11   来源:   

  分布与为害: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全国各稻区常见的重要病害。

  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1.秧苗。

  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

  2.叶片斑点。

  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

  3.茎节病斑。

  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

  4.穗茎病斑。

  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

  5.谷粒病斑。

  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种子上的病菌易诱发苗瘟。露天堆放的稻草为第二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病菌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湿度高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

  2.合理施肥、灌水。施肥原则为底肥足,追肥早,多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田间宜湿润为主,干干湿湿,适时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种子消毒。一是稻种预浸12小时后,用300~400倍强氯精液浸种12小时;二是用50%多菌灵100克兑水50千克,浸种30千克,浸48~60小时。

  4.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粉剂100克或40%富士1号乳油60~70毫升加水50~60千克喷雾。重病田需喷2次,间隔期为7~10天。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85-2357-1.html

标签:稻病防治 稻病防治 水稻 粮油 粮食作物 种植

上一篇:稻瘟病综防措施
下一篇:水稻疫霉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