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施土壤
设施土壤是指在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条件下用于栽培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土壤。
设施土壤存在的问题
由于设施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极高,同时受到高温高湿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多重影响,设施土壤的自然理化性状会随着种植周期的延长而逐渐发生显著变化。包括:
土壤结构变化:土壤的团粒结构遭到破坏、土壤容重变小,总孔隙度增大,但长期高温高湿、无雨水淋溶等条件会导致土壤板结。
养分累积与失衡:由于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设施土壤中某些养分如氮、磷等容易累积,而钾、钙等中微量元素可能缺乏。
次生盐渍化:设施土壤中水分运动方向与露地不同,盐分容易在表层积累,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微生物群落变化: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可能失调,有害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风险上升。
应对措施
(1)深翻换土,改良土壤质地。深翻大棚土壤,将高盐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低盐下层土壤翻到上层,同时可打破犁底层结合整地,适量掺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通透性,降低地下水位或铲除表层2~3厘米盐分较高的土壤。
(2)增施有机肥料,粗骨质物料。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氮比高)的有机肥(应注意畜禽粪便中的盐分含量),改善质地、活化土壤。
(3)灌水洗盐,淋雨灌水。利用夏季高温换茬休闲,撤膜淋雨溶盐,或在高温季节进行大水漫灌压盐,可显著消除土壤障碍。
(4)基肥深施,追肥限量。基肥要深施,追肥时尽量“少量多次”,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5)休闲轮作,生物除盐。利用休闲时期,不再施肥,通过种植耐盐、高生物量的作物吸收土体内多余的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