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土壤肥力学说
2024-12-31   来源:土壤学大辞典   

土壤肥力学说是关于土壤肥力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培肥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学说。

土壤肥力学说包括如下内容:

01

土壤肥力的影响因素

有养分因素(养分储量、养分强度、养分容量)、物理因素(土壤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等)、化学因素(土壤酸碱度、阳离子吸附与交换性能、土壤氧化还原性质、土壤含盐量等)、生物因素(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这些因素单一作用,但更多时候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土壤的肥力水平。

土壤肥力学说

02

土壤肥力的形成

土壤肥力是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或者在长期人为的耕作、施肥、灌溉及其他各种农事活动或者在这两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土壤肥力学说

03

培肥理论和技术·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防止肥力衰退与土壤治理相结合,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包括:

1

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和合理施用化肥,不仅有利于当季作物的高产,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

2

对于某些低产土壤(酸性土壤、碱土和盐土)要借助化学改良剂和灌溉等手段进行改良,消除障碍因素,以提高肥力水平。

3

进行合理的耕作和轮作,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防止某些养分亏缺和水汽失调。

4

防止土壤受重金属、农药以及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5

防止水土流失、风蚀、次生盐渍化、沙漠化和沼泽化等各种退化现象的发生,保护森林、草原,维护生态平衡等。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3357-1.html

标签:土壤 肥力 高产

上一篇:这6大因素是土壤健康与农作物生长的关键!
下一篇:土壤改良的基本方法(种植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