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和人都是由微生物演变而来。
陆地植物不是孤立出现的,是建立在微生物创造的必要环境下的,而且创生在充满了微生物的环境中,必然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本书中将土壤微生物大致分为三类:
①在植物的根际(根系0.1mm周围)活跃并进行繁殖,寄生在植物中,并与其互利共生的微生物;
②负责土壤中物质的循环和有机物分解的微生物;
③还未有记载的微生物(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9%);
疑惑一
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受什么影响呢?
对土壤投入有机物的种类不同,被活化的微生物种类也不同。
例如,将富含甲壳素的蟹钳投入到微生物中,可以活化有益放线菌,抑制镰刀菌等土传病原菌的增殖;投入富含木质素的稻壳,会活化有益木霉菌,抑制棘腐霉属菌的增殖。
(小编提示:补充有机肥可以保证维持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施用菌肥则可补充土壤中根系生长所需的多种有益微生物)
当大量有机物投入土壤,会使微生物的种类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此时建议,休耕3周以上,来保证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的稳定平衡,再进行农作物栽培。
另外,微生物对温度、土壤pH值和水分等环境条件比较敏感。
疑惑二
根际微生物为什么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呢?
首先,植物出苗后,能与作物根系互利共生的微生物,可以在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较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其次,作物的地下部分(根系)是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种子萌发后,主根则会在土壤中向下生长,须根的毛细根也会生长。
毛细根前端的根冠细胞对根有保护作用,在根系生长的过程中,根冠细胞会在2~4小时内脱落。脱落的根冠细胞会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与根际微生物形成一体。
根系不仅会吸收养分和水分,还会产生分泌物,这些排泄物会被根际微生物分解,并被再利用。
(小编提示: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重要能量物质,如脂肪酸、固醇类、激素类等;根际微生物也会影响根细胞的膜通透性、根的代谢,吸收转化根分泌物。)
疑惑三
“土壤团粒结构”如何形成?有什么作用?
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与微生物有很大的关系。
简单说土壤由一个个微小的圆形土粒构成,它们“黏在一起”就形成了土壤团粒结构。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类的菌丝与土壤团粒会结合在一起,再加上蚯蚓这类的土壤动物在土壤中的活动,就会形成更大的团粒结构。
小团粒保水性比较好,大团粒则通气性比较好。那么团粒结构比较发达的土壤则保水、透气性比较好,土壤也就比较适合作物生长。这也体现出了多样的微生物存在必要性。
一般来说,为了根系能够在松软的土壤中更好地生长,少量的机械耕作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度耕作,不然会对土壤动物造成不良影响。
(小编提示:正因为有了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和蚯蚓等小动物,才能构建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所以多施菌肥改良土壤不是没有道理哦~)
疑惑四
缺乏土壤微生物的土地会怎么样?
土壤中多种多样的生物能生长发育到如今的程度,其中的一定经历了很多变化。
以非农田作物为例,如果土壤中生物较少,土壤有机质下降,团粒结构减少,则地表生长杂草的种类和数量也会显著减少。
若地表无杂草生长,则来年不会有“落叶归根”,更不会有有机质补充给土壤,土壤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此循环,土地自然荒芜……
(小编提示:想想土地沙漠化就是这样的道理……)
疑惑五
拥有着丰富的土壤生物的土壤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有机质会增加,土壤颜色会变深。土壤的pH值会在6左右浮动(适宜作物生长)。
而且,土壤生物的增加,会促进土壤团粒化,当土壤中空气、水分和养分都适量的话,土壤就会比较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