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相互作用
2024-07-23   来源:农林科学   

土壤团聚体是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土壤基本颗粒,是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土壤肥力和质量的基本反应单元,是土壤有机质储存的重要场所。团聚体的建成可以理解为有机分子与矿物质颗粒的结合,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后通过新有机质(颗粒态有机质)胶凝为更大的团聚体。大团聚体是土壤中有机质—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功能活跃区域,因为栖于其中的微生物往往选择保持有可利用碳组分(如颗粒态有机碳)的微生境。土壤有机碳库形态的多样性分布和有机质分子组成的多样化构成了土壤生物多样性,并潜在影响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多样性。随着团聚体保护与封存在土壤固碳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了解团聚体尺度有机碳的稳定与微生物活性的关系是理解土壤固碳与生态系统功能协调关系的核心问题。

“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相互作用

土壤是由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组分构成的有生命特征的多相复杂体系,细菌主要吸附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其对针铁矿的吸附作用最强,而土壤中的有机酸配体会抑制这一过程。除此之外蒙脱石、高岭石和针铁矿还会对细菌的代谢活性产生影响,吸附在土壤矿物表面的DNA相对难于降解,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同步辐射等技术可以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蒙脱石与高岭石主要通过形成氢键与蛋白和糖类结合,针铁矿则与DNA形成Fe-P-O双齿配位。此外,蒙脱石与细菌复合体能吸附更多的重金属Cd,这很可能是因为重金属Cd在细菌与蒙脱石之间形成了桥接,而重金属Cd在针铁矿与细菌的复合体表面的吸附则相对较少。微生物在矿物、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机制,污染物的归趋转化,土壤实验模拟模型的构建和优化等是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文中图非原创,引自期刊论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2996-1.html

标签:土壤 微生物 有机质

上一篇:如何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
下一篇:土壤与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