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土壤质地:不同质地的土壤(如砂土、壤土、黏土等)具有不同的特性。砂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和保肥性较差;黏土保水性好,但透气性较差;壤土的透气性和保水性较为平衡。
2.判断肥力状况:可以通过土壤检测或观察作物生长情况来大致判断土壤肥力。例如,缺乏养分的土壤可能导致作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等。
3.选择原料合适的有机肥:
•避免使用重金属含量可能较高的原料,如城市污泥、纸厂纸泥等,以防造成作物污染和收益损失。
•腐植酸类原料对土壤和根系有一定改良作用,但对土壤有益菌支持作用不大,肥料品质一般。
•生化制药厂的固形废弃物经微生物法腐熟处理后制成的有机肥,效果通常较为显著,因其废弃物中的成分营养价值高,且腐熟后易被土壤分解。
4.对于保水性差的砂土,可选择富含有机质、能增强土壤保水性的有机肥。这类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聚体,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5.在黏土中,宜选用能提高土壤透气性的有机肥。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
6.土壤肥力较低时,可选择养分含量相对较高的有机肥。但需注意,不能仅追求有机质含量高,还要考虑其是否容易分解,以便植物吸收利用。
7.种植生长期较长的蔬菜作物(如瓜类、番茄等)时,不单纯使用商品有机肥,可按1:1的比例搭配农家肥,以弥补商品有机肥持效期短的不足。同时,换茬时补充有益微生物也很重要。
8.注意农家肥的使用,如鸡粪等,要关注其中的抗生素、重金属等问题,避免烧根现象的发生。
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土壤检测,以更准确地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从而更科学地选择适合的有机肥。同时,也应注意有机肥的腐熟程度,腐熟后的有机肥使用起来更安全,肥效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