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土壤改良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采取施用有机肥料等措施,但却成效不彰。这是因为地力是多方面效果相辅相成的。想要提升地力,就必须进行综合性的改良,并不能只靠施肥或深耕等单独的措施来达成。
什么是地力?
在农业领域中,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判断土壤好坏的依据。土壤生产作物的能力,一般称为“地力”。有时也以“肥沃度”或“土壤生产力”来表示。地力表示的不仅是构成土壤的自然条件,而且包括了栽种的作物、栽培的方法等农业条件的综合土壤能力。
地力必须同时满足物理性要素、化学性要素及生物性要素。
地力的构成要素
物理性要素包括土层或有效土层的厚度、整地的难易度、保水性与排水性、以及对风蚀和水蚀的耐性等等。
化学性要素包括养分的保持与供给能力(CEC),土壤缓冲能力(pH)、氧化与还原能力、有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等等。
生物性要素包括有机物的分解能力、氮固定能力、对于病虫害的缓冲能力、以及是否能提供对可分解有害化学物质的微生物友善的环境。
上述要素必须相辅相成,才能打造出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若仅单独存在,是没有效果的。例如,表示土壤肥沃度的保肥力,必须结合物理性与化学性的相乘效果;因为团粒构造达到的土壤柔软度,则需要物理性与生物性的相乘效果;地力氮的运作则是生物性与化学性的相乘效果。当这些因素互相取得平衡,便是良好的地力。
“土壤改良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采取施用有机肥料等措施,但却成效不彰。这是因为地力是多方面效果相辅相成的。想要提升地力,就必须进行综合性的改良,并不能只靠施肥或深耕等单独的措施来达成。
何为优质土壤?
大家经常说的“优质土壤栽培出的农作物比较健康,营养价值也比较高”。那么“优质土壤”指的是什么呢?
先不讨论会大幅影响作物品质的品种因素,只要将土壤的物理环境打造妥善,让作物的根部可以充分生长,同时适当地维持土壤的化学性,施加最适合作物生长的肥料,就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作物。另外,只要土壤微生物丰富又多样,就能适度地分解进入土壤中的异物。符合以上条件的土壤,就是“优质土壤”。
优质土壤的条件
让我们再具体地看看何谓适合作物生长的条件。
一、从物理性的角度看:
1.耕土松软,以硬度计测量时,表层约为15mm,下层约为18mm.
2.在旱田土壤,土壤三相应分别为固相率40%,气相率30%,液相率30%左右。
二、从化学性的角度看:
3.土壤的pH值呈微酸性,约为5.5~6.5
4.吸附肥料成分的阳离子交换能力约为20~30meq/100g左右。
5.阳离子应50%为钙、20为镁、10%为钾。
6.有效磷酸含量为10meq/100g以上。若超过100mg则为过剩。
7.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应为3~4%.
8.适度含有各种微量元素。
9.不含重金属或残留农药等对人体或作物有害的物质。
10.水田中的铁和硅酸含量也很重要。
三、从微生物的角度看:
11.有种类多样的土壤生物栖息其中,有机物分解能力佳,净化作用强。
符合上述所有11项条件的土壤,就是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
上述条件有许多都能够通过土壤诊断来判断,因此定期进行土壤诊断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