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国土壤板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据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已经有80%的土壤存在板结状况,这就使得不少农民饱受土壤肥力下降带来的困惑,施肥用量与土地产量完全不能成正比,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作物面临着肥料无法彻底吸收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土壤板结现象出现的?农民朋友又该如何正确预防呢?
引起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农田土壤质地粘稠,耕作层浅。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或灌水以后,容易堵塞孔隙,从而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二、有机肥严重不足、秸秆还田量减少。当土壤宗的有机物质补充不足时候,土壤中的有机含量就会出现严重偏低、结构变差的状况,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使得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使得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者过小,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土壤板结状况出现。
三、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不少农户在认准某种化肥之后就会经常使用,并且为了方便还会毫无顾忌地偏施该种化肥。不少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存在农家肥严重不足的状况,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进而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土壤板结问题的出现多是源于农民自己在种植过程中的失误,没有觉察到一些问题的严峻性,所以,为了更好的恢复土壤的肥力,还是应该选择正确的预防办法。
首先,农民朋友应该打破旧有的耕种方式,进一步推广秸杆还田,免耕覆盖,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土壤流失,以保土壤结构不遭破坏。
其次,农民朋友在进行施肥时可以选择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如利用作物秸杆有机肥,以及优质商品有机肥,最好施用高含量的微生物菌剂。
再次,农民朋友应该注意要尽量减少化肥的施入量,提高农民对各种肥料作用的认识,对化肥的用量要结合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配方施肥,这样既控制了盲目施用化肥的用量,也减少了不合理的投入,从而增加经济效益。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才能有效避免土壤板结的问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片健康的土地。
有机肥肥效不佳,问题出在哪儿?
有机肥使用效果是否良好,除了其生产企业产品本身要符合国家标准外,还涉及到经销商和厂家对用户使用方法的正确宣传引导。
今天我们主要从养分、pH、氯离子含量、含盐量、阳离子交换量、腐植酸、小分子脂肪酸、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因素和用户使用方法来进行说明为什么有机肥使用效果不佳的原因。
有机肥原料分类
畜禽粪便、动植物残体(包括风化煤)、污泥、生活垃圾,一般来说,污泥制肥和生活垃圾制肥的市场价格是最低的。
目前国家也正对这两种原料进行限制使用,并在肥料登记证申办时进行审核,并禁止污泥制肥,而粪便制肥和植物残体制肥较受投资者青睐。
小规模的、半生产式的也就是灌装的没有原料的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占了系统有机肥料生产企业一半以上,一般都规模不大。
一是他们有机肥的发酵和除臭工艺不够健全技术支撑不够,他们把生产商品有机肥等同于农民自制农家肥(技术指标经常达不到行业标准),只作简单的堆沤。
有的甚至是将几种原料简单的混配,就把未腐熟或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卖给农民,没有必备的生产设备,也没有检测,生产技术极其低下。
目前的有机肥标准中,关于有机肥的定义涉及到发酵腐熟这一个词,但整个有机肥标准中却没有腐熟的鉴定标准,全凭企业主观判定,留下一个真空地带。
例如,新鲜鸡粪晒干就卖给种植户,只要证件齐全,按有机肥料标准检测也是合格的,但用了易出问题。
腐熟就是有机肥生产中的重中之重,这里涉及到一系列的生产工艺和发酵菌种。有些有机肥的使用效果确实不错,而有些有机肥因为本身质量不过关和宣传误导,导致在种植过程中未能体现出来效果。
个别还会出现减产烧苗等问题,这对农户对是否值得继续使用有机肥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还有有不少肥料企业标明有机肥可以撒施追肥,但追肥不覆土,发挥不了肥料应有的作用。
有些有机肥用到地里,还能发热甚至发臭,有的惹来各种有害生物,有的直接导致作物萎蔫死亡,有的导致叶片黄化,有的刚拆开肥料袋就能闻到恶臭甚至未开袋就能在农资店闻到恶臭……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种植户心寒。有机肥因使用量少、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有机肥施用效果不佳的原因
有机肥的使用出现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在此分两大类(不包括病害这一类),第一类是生产企业的原因,第二类是使用方面原因。
生产企业的原因
企业生产控制方面的原因里面涉及到质量控制,在这里重点讨论养分、pH、氯离子含量、含盐量、阳离子交换量、腐植酸、小分子脂肪酸、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因素。
这些内容有很多并不出现在有机肥料行业标准里面,但却不得不注意。
1、养分
由于原材料本身养分低或发酵生产工艺原因,有些企业的有机肥发酵出来,其养分并不合格,加上有些厂连化验室都没有,一批产品就这样迈向了市场。
有些企业检测发现养分不够,但也舍不得添加化肥补充,也使这些产品迈上了市场。无肥料登记证的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在市场上流通,一般是直接面向用户,这一块特别难以监管。
2、pH
原材料本身pH就各有不同,在发酵过程中,pH变化也较大,如果发酵过程控制不好,有可能发酵出来会发现pH在8.5以上,或5.5以下。
特别是过酸的产品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或死亡,而过碱的有机肥料,由于南方土壤普遍偏酸,危害反而不大。
3、氯离子含量
一般没有人会去检测氯离子含量,但有些原料却含有不少的氯离子,特别是在严重忌氯的作物上使用时,会出现严重问题。
也有些厂家使用氯化铵这一类含氯化肥加入到有机肥中,以提高总养分中的氮,这也是导致氯离子含量增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含盐量
肥料盐份高,就好像把一包食盐洒到有限的地里,作物很受影响。一般来说,生活污泥、厨余垃圾等原料的盐份较高,不耐盐的作物会出现黄叶、掉叶、萎蔫、死亡等现象。
5、阳离子交换量
一般腐熟的有机肥,其阳离子交换量大,保肥肥力,缓冲能力强,对pH、盐份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对于维持土壤的良好状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没有腐熟的有机肥甚至是晒干就卖的粪便,其阳离子交换量极低,起不到应有的缓冲效果,相反,还会危害土壤本身的缓冲效果,造成作物生长障碍。
6、腐植酸
新鲜原料几乎不含有腐植酸,腐植酸是在有机肥发酵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的,以高温发酵(大于50℃)尤为明显。
腐植酸与铵、钾、钠结合,具有刺激作物生长的功能,也具有易吸引的效果,也可提高作物抗逆性,促产,促萌发,腐植酸更可因为其交换能力而增强土壤缓冲能力。
7、小分子脂肪酸
低级脂肪酸对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有不良影响。小分子脂肪酸易招引苍蝇,这比较容易观察出来。
一般来说,小分子脂肪酸存在于未腐熟的物料中,如新鲜鸡粪等。其所带来的危害是:小分子脂肪酸会抑制种子萌发,会抑制根系生长。
8、重金属
重金属会在植物中积累,最终通过食物链集中到人身上,对人造成伤害。同时重金属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损害。
由于设备昂贵,大部分企业是没有设备对重金属进行检测的,农资市场到现在才多见执法部门对重金属进行检测。
9、有害微生物
堆肥温度在50℃以上的时间不少于5天,可以杀死病原菌及虫卵,达到无害化。但实际上很多厂家有机肥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原因,未能达50℃以上或达到了却时间维持过短,大部分蛔虫卵、大肠菌群等未能大部分杀灭,这就影响了作物健康生长。
施用方面的原因
有机肥使用效果不佳,与肥料销售员的推广误导有关,也与用户自身知识和习惯使用有关。优质的土壤要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稳定、协调的水、肥、气、热根际环境条件,具有支持锚定植物、保持水分和透气的作用,还具有缓冲作用,使根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优良的土壤在物理性质上,固、液、气三相比例恰当,容重、总孔隙度、大小孔隙比都要较为适宜。
化学性质上,阳离子交换量大,基质保肥性好,pH值接近中性,并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具一定的C/N比以维持栽培过程中基质的生物稳定性。
第二类原因可以简单归为一句:使用方法不对
1、追肥
用户把有机肥当化肥来追肥,没能及时盖土,肥料只在土壤表面,不能与土壤充分进行接触,不能起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加上日晒雨淋,有益的微生物不能起作用,养分也会随水流失,有机肥的缓冲能力、蔬松土壤、持水透气、保温保肥等等的功能也都体现不出来。
有机肥最佳方式应当配合无机肥作为基肥使用,最好与土壤进行混合,但起码(有机肥)也要做到不裸露在土壤表面,如沟施穴施等。
2、新鲜粪便直接使用
施用新鲜粪便就好像厂家卖用户未腐熟有机肥一样,但出问题的话会更加严重。
有机肥的施用基注意事项
一、要在足够的墒情和适宜的温度下施用。无论在何种土壤上施用,都要有充足的墒情促其迅速分解转化。
二、为了使肥料体现长效与速效的持续效应,凡是施用有机肥的大田,每亩施用有机肥的量要足,但也不宜过多,以免烧苗;具体用量根据产品含量和作物需肥时期特性来定。
三、做基肥使用时用量亦不能过多,特别是蔬菜大棚的更不能超量施用;注意蔬菜大棚用有机肥一定注意含氮量。
四、土壤墒情不足时,施用后要及时抗旱调墒。
注:根据土壤和地方气候及习惯不同,施肥量有所不同,应当根据当地土壤实际情况确定施肥的量。
另外经销商在选购经销产品时不要一味追求高利润!目前由于有机肥的效果转化比较慢,部分经销商明知个别产品不是很靠谱但还是选择经营。
原因分析有两点:一是因为高利润。二是因为有机肥作用主要是改善土壤问题,眼下一般都配着无机肥施用,好坏产品在短期内并看不出明显对比。这就导致一些正规大厂家的产品难以被面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