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土壤养分的流失与防治
2024-01-12   来源:   

土壤养分的流失与防治

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植物必需的营养物质的重要供给源。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除CO2主要来自空气外,氮、磷、钾及中量、微量营养元素和水分主要来自土壤。

由于过度垦殖、重化肥轻有机肥、种地忽视养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土壤有机质匮乏而导致养分状况失衡,土壤养分长期的低投人、高产出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我国现有耕地为1.3亿hm2左右,其中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各占1/3左右,土壤养分退化是形成中、低产田的重要原因之一。

淋溶:土壤中养分离子随水被淋溶到耕作层以下,特别是砂性土壤,以及硝态氮肥。

挥发:在碱性土壤中,土壤中的铵态氮容易变成氨气挥发到空气中,以及反硝化作用氮素挥发,所以碱性土壤尽可能不适用铵态氮肥。

地表径流:通常地表径流会将土壤中的养分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所以平整土地,防洪设施很重要。

固定:通常情况下,碱性土壤中的钙、镁会降低磷的有效性,形成难溶于水的磷酸钙镁盐;酸性土壤情况下铝等金属离子会降低磷的有效性。

土壤养分退化的防治:

1、防治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侵蚀在造成水土流失的同时会带走土壤中的养分,使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应运用合理的农、林、牧、水利等综合措施,修筑梯田,发展水利,严禁滥垦、滥伐,种草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对生态平衡失调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治理,合理安排农业布局,进行改土治水等农田基本建设,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使上壤资源得到充分保护。

2、实行合理施肥,培育土壤肥力

合理施肥是调节和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改良培肥土壤、保证农作物丰收的基本措施。应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料,逐步建立以有机肥为基础,有机、无机肥相结合,大、中、微量元素合理配合的施肥体系。农业生产实践中,应改变传统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推行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营养植物、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3、发展旱作农业,建设灌溉农业

我国水资源缺乏,大部分土壤缺乏灌溉条件,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水。黄土高原地区旱作农业占耕地面积的80%以上,发展灌溉,实现农业水利化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在建设灌溉农业方面应注意重视灌水与其他增产措施相配合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次生盐淡化防止次生潜育化。

4、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相结合

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实行深耕和我耕作物的换茬,豆科和粮食、经济等作物的轮作,则能平衡地、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并提高土壤肥力。轮作倒茬应考虑茬口特性和作物特性,合理搭配耗地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自养作物(如大豆、花生)、养地作物(如草木樨、紫云英)。采取绿肥作物与大田作物轮作,豆科作物与粮棉作物轮作以及水旱轮作的方式进行合理轮作。

5、合理耕作改土,加速土壤熟化

合理的耕作可以调节土壤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增强土壤通透性,加速土壤熟化。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是培肥改土的一项重要措施。深耕可以增强微生物的活性,加速土壤矿物质养分的风化释放和有机质的分解转化,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但是如果耕作过于频繁,容易使有机质分解过快而损耗有效养分,应在满足有效养分供应的前提下,减少频繁的耕作。

6、消除有毒物质,改善养分供应

土壤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而影响养分的转化,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消除土壤有毒物质以改善植物营养环境,对土壤养分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有毒物质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土壤酸性或碱性过强所致的酸害和碱害、土壤中0.3%以上的盐分含量所致的盐害、低洼或长期积水的稻田以及水分过多的土壤产生的H2S等所致的还原物质毒害、工业“三废”所致的污染危害。可采取水利工程、生物改良、农业改良化学改良等综合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提高土壤养分的供应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2511-1.html

标签:土壤 养分 防治

上一篇:怎么消除土壤板结
下一篇:你的土壤“生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