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soilfertility)指土壤供应植物营养元素和维持生长的能力。它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土壤的主要功能和本质属性,也是土壤内在的物质、结构和理化性质与外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肥力因素的相互关联性
土壤肥力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土壤孔隙中存在着水分和空气,在孔隙度不变的情况下,水分含量的增加会使空气数量减少,土壤通气性降低。同时因为水的热容量较大,也会使土壤温度下降,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而土壤温度较高,水分蒸发的速度较快,水分含量降低,土壤矿质化速度加快,养分不易在土壤中储存。
土壤肥力因素的动态性
土壤肥力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土壤的水、肥、气、热各因素总是存在着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这就要求在进行植物栽培时,要对土壤的肥力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土壤肥力的高低只是针对某一种植物而言的,并不是对所有植物来说的。任何一种植物相对于土壤来说都有自己的生态特性,也就是说对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及其他生活条件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当土壤条件能够满足或接近于这个范围,植物才能很好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栽培植物时要根据土壤的条件和植物生长要求来合理的安排。
01
供肥性
土壤在植物生长全过程中能够持续供给植物所需养分的能力。土壤养分有速效养分与缓效养分之分,土壤的pH、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速效养分和缓效养分地相互转化过程。土壤自身的性状不同,供肥能力大小和快慢各异。
影响土壤供肥性的因素有:
养分的容量因素,也就是土壤能供应养分的数量。养分的强度因素,即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由前两项决定的速效养分持续供应的时间。
通常是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供肥性长而稳,肥力平缓协调,含有机质少的砂质土供肥性前强后弱,黏质土则前弱后强。土壤供肥性是鉴别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02
保肥性
土壤吸持和保存养分的能力。土壤性质不同,保肥性能差别很大。砂质土保肥性差;黏质土的土粒表面大,保肥性强,但可能会使速效养分含量降低。具有团粒状结构的壤质土,保肥性好,又不会降低养分有效性,更适宜作物生长发育。
同一土壤对不同养分的保肥效果有很大差异。磷肥易与土壤中钙、铁、铝等元素结合而被固定,而钾肥多以离子态存在,土壤对其保肥能力相对较低。同一土壤对不同形态的养分保肥效果也有差别。土壤颗粒带负电荷,易于吸收带正电的铵态氮,故而保持能力高,而硝态氮由于带有负电荷,不易被土壤吸附,而易随水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