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土壤酸化、板结、侵蚀和盐渍化。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本期小编为您整理了有关土壤问题的产生原因和修复方法等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土壤酸化
概念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的pH值下降,酸性物质过多导致土壤酸性增加。
原因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不用或者少用有机物质,过度使用杀虫剂和农药、工业废水废气污染等。这些因素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导致土壤变酸。
危害
1.土壤中铝、锰、铅等重金属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会容易释放出来,致使作物根系中毒死亡。
2.铝、锰、铅等重金属元素与肥料钾、钙、镁、钼等元素拮抗,影响根系吸收而发生缺素症。
3.土壤酸化还产生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使作物中毒。
修复方法
1.适量施用碱性物质:石灰、牡蛎壳粉等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pH值。
2.合理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减轻土壤酸化的程度。增施有机肥是修复土壤最有效的方法。
3.选择合适的农作物:不同农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有助于减轻土壤酸化问题。
土壤侵蚀
概念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原因
按侵蚀营力分类,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水力侵蚀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危害
1.破坏土地,吞食农田。
2.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的发展。
3.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修复方法
1.工程措施: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小型水利工程。
2.生物措施:造林种草、绿化荒山和农林牧综合经营等。
3.农业措施:改变地面微地形,如垄沟种植;增加地面覆盖,如覆膜;增加土壤入渗,如深耕改土等。
治理措施以以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主。
土壤板结
概念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粘结紧密,形成致密结构,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原因
长期过度耕作、缺乏有机质补充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气候干燥等。这些因素会使土壤颗粒结合在一起,形成板结层。
危害
1.植株根系呼吸受阻。
2.植株根系不能正常发育。
3.造成植株缺素症。
修复方法
1、深翻整地:通过深翻整地可以破坏土壤板结层,使土壤颗粒得到有效分散。
2.增加有机质含量: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通气性。
3.轮作休耕:合理轮作和休耕可以减少土壤板结的形成,恢复土壤的生态平衡。
土壤盐渍化
概念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盐分浓度过高,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原因
1.长期大量超量使用化肥产品。
2.长期不用或者少用有机肥等有机物质补充土壤。
3.经常进行土壤消杀处理或熏蒸处理而不及时补充微生物菌剂。
危害
1.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2.破坏土壤酸碱平衡,使植物死亡。
3.导致粮食等农作物产量下降。
修复方法
1.合理排水: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土壤排水能力,减少盐分累积。盐分较大土壤地区要做好排灌设施,及时排灌。
2.调整灌溉方式: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率,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盐分积累。
3.种植耐盐性作物:选择适应盐渍化土壤生长的耐盐性作物,减少盐分对农作物的影响。
土壤酸化、板结、侵蚀和盐渍化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加强土壤修复工作,减少施用化学肥料、增施有机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排水系统、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修复改善土壤现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