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觉得种地越来越难赚钱,收入越来越低。
除了菜价的波动这一个不可抗拒的因素以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肥没有少用,并且还用贵的,农药没有少打,用的是进口的,用肥用药的成本上去了,而菜的品质和产量还没有以前的好。
究竟是哪出了问题?
1、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以往我们种地是怎样用肥的。
这是中国大致的用肥历史,五六十年代用的是尿素磷肥,70年代增加了钾肥(硫酸钾、氯化钾),到了80年代初,开始出现一些复混肥,还有一些复合肥。
确实复合肥在当时为国家的粮食增产,人民的温饱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事实,让我们种地的人根深蒂固地认为,只要给作物施肥,就能够膨果,就能够丰收。复合肥的增产贡献是不能够否认的,但现在单纯使用复合肥已经不灵验了。
2、我们现在的土地状况!
以前强调的是土壤疏松透气、耕作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现在的土壤表现出来的是青苔、红苔、白霜、开裂板结,这都是土壤给出的求救信号。
3、那土壤的变化给我们的作物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张图片是丝瓜表层的根系,根系因为土壤盐分过高,已经干枯坏死了。地上还可清晰地看到根系周围没有完全融化掉的化肥颗粒。
上图是一个辣椒的根系,下半部分的根系基本上已经黄化坏死了,上部分画圈圈的根系,还能依稀看到一点点白色的根尖,这一棵辣椒就仅靠这几条白根在延续它的生命,就不要谈它的产量了,它活都是一个问题。
我们总结一下作物长不好的原因:
我们现在还在沿用80年代的思维方式,而且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这么用,现在我们找到了作物长不好的原因,问题出在土壤上,土壤是作物的生存环境,是吸收营养的场所,土壤病了,作物就跟着病了。
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以下的图片可能会稍微引起大家的不适,大家做好一下心理准备。打个比方,我们人吃饭时除了关心吃什么菜以外,是不是也会在意在什么样的环境去吃饭?
我们看到图片上面一群小青年手里拿着饭盒,就蹲在厕所里面,假设饭盒里面装的是鲍鱼、龙虾、鱼翅,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说他们吃得下吗,有胃口吃吗?
这个状况就像我们使劲地往地里面放肥,国产的、进口的、螯合的、控释的等肥料,作物就算缺肥,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下,那它也吸收不了啊!
这就是为什么在七八十年代,给作物施点尿素,作物就可以高产的原因,因为作物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吃饭的那两张图片,当大家看到土壤表现出病变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到作物,我们要给作物创造一个舒适的土壤环境,这样才有机会把菜种好,提高它的产量。
在使用肥料时,除了常规的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外,更需要注重使用一些优质的有机质、有益活性菌剂等对土壤进行改良。接下来给大家总结下土壤改良的方法。
1.微生物菌肥
在土壤问题越来越多,土壤肥力越来越差的时候,可以通过使用微生物菌肥改良土壤。
因为微生物菌肥中的有益菌可以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从而打破土壤板结,调节和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透气性能,让土壤更适合作物生长。同时还可以降解土壤中农药、重金属的残留,修复被污染的土壤环境。
最重要的是,菌肥除了自身具备的营养物质外,其中的功能菌还具有固氮、解磷、解钾等多种功能。
因为很多地里面复合肥利用率极低,某些地里面单独使用复合肥的话,利用率连15%都达不到。也就是说施用100斤复合肥用到地里,能够被作物吸收的只有15斤左右,其余85斤都白白浪费掉,这部分被浪费的肥料反而会加重土壤盐渍化或酸化。
而微生物菌肥,可以让作物利用空气中的氮素,并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元素,使其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化学肥料施用。
2.土壤调理剂
对于土壤的调理,可以用国家规定的、对土壤有针对性的土壤调理剂。在棚室蔬菜栽培中,针对土壤发生的盐渍化、酸化及板结等恶化表现,可以选择的土壤调理剂有矿物源调理剂、土壤调酸、调碱剂和疏松剂或免深耕剂等。
他们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把碎的土壤颗粒粘成一个个的小团粒,即恢复土壤团粒结构。
具体应用起来比较方便,菜农在翻地之前或者翻地之后,直接撒在地面上,然后再浇水,土壤调理剂在水的作用下会变得特别粘。
一个个的小团粒会形成土壤胶体,这种胶体就形成了土壤团粒结构,保证土壤透气、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扎。
3.增施有机肥
我们使用秸秆与鸡粪腐熟后,施用到地里面去,会很好地改良土壤。
尤其是针对7-10年的棚室,秸秆的效果会非常的好。不管是鸡粪、牛粪,使用时可以通过加入秸秆腐熟发酵,但是,一定要记住——必须要发酵!!!
以鸡粪为例,里面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钾,一层鸡粪加一层秸秆,垛在一起腐熟发酵,既能把鸡粪里的盐分降下来,还能把更多的有机质腐熟出来,同时高温发酵可以消灭一大部分病原杂菌。
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块,可以大量使用秸秆,秸秆腐熟的过程能吸收一部分盐分,降低土壤的盐渍化。
4.合理选择化肥
可以使用一些碱性化肥,例如氢氧化镁,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土壤pH值(酸碱度),同时不会形成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