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二、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
1、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黏土中的黏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cm,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雨后,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物料投入少
不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理化性状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土壤板结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在施入有机肥时,有机肥发酵不完全,导致有机质含量较低,易使土壤板结。
3、塑料废弃物污染
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完,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板结。
4、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
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是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的,如果长期施入单一化肥,微生物菌群的活动空间被“限定”在某一个狭小的区域内,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土壤板结。同时,长期只使用氮肥,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1)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既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5、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
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耕作时机不当,如土壤过湿时耕翻镇压也容易造成板结。
6、有害物质的积累
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7、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而黏粒、小微粒在积水处或流速缓处沉淀干涸后易形成板结。
8、过量使用农药及除草剂
过量使用农药及除草剂,也是造成土壤板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土壤中施用的农药及除草剂在分解时会形成毒性很强的有机酸,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导致土壤板结。
9、长期大水漫灌
长期大水漫灌,雨水多,但水都是直接入渗到土壤中的,没有经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特别是在春、夏季的雨季,雨水较多,土壤容易发生板结。
三、土壤板结的危害
板结造成土壤的吸水、吸氧及营养物质的吸附能力降低,通透能力的下降使作物根系发育不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1、土壤板结条件下,土壤孔隙度减少,通透性差,地温降低,致使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水、气、热状况不能很好地协调,其供肥、保肥、保水能力弱。土壤板结还延缓了有机质的分解,土壤理化性质逐渐恶化,地力逐渐衰退,土壤肥力随之下降,不能很好地满足作物生长发育。
2、土壤板结条件下,玉米根部细胞呼吸减弱,而氮素等营养又多以离子态存在,吸收时多以主动运输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呼吸减弱,故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吸收
四、预防措施
1、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
有机肥不仅能为玉米生长提供养分,而且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通透性和保水性的作用,又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食物和能量。把植物体中的绝大部分,如纤维素、木质素较多的秸秆,以适当的形式还给土壤,改善物理性状,减轻土壤的板结程度。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和孔隙度,调整土壤坚实度,降低容重,协调水、肥、气、热状况,提高蓄水保墒性能。
2、科学施肥、合理施用化肥
土地长期运用旋耕和垄作耕法后,在耕作层与心土层之间形成坚硬的、封闭式的犁底层。犁底层的存在是土地板结的主要原因,它阻碍了耕层和心土层之间水、肥、气、热梯度的连通性。深松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层构造,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4个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为微生物大量活动创造了条件。
打破了犁底层,根系可以扩大分布范围,广泛吸收营养,有利于玉米的生长。此外,运用大型农机具进行联合整地,灭茬、深松、旋耕、起垄、施肥、镇压等作业一次完成,可以减少机车进地次数,防止土地重复碾压。此外,秋季联合整地还能够提高土壤蓄存雨水的能力,起到防止径流和提墒的作用,是解决土地板结的有效方法。
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高产对肥料需求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而制定的施肥方案。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施用肥料。这样就可以避免肥料过量使用和作物缺素症的发生。
3、进行保护性耕作
采取机械深松、少免耕和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方式耕作。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可以保护土壤,减少风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肥力。
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能节水、节肥、节药。它的使用不但不会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损失,还能促进养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