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与珍惜宝贵的土壤是人类可持续农业的根基,也是我们所有生命的摇篮。
1
从土到食,不以善小而不为
土只是土吗?
乘坐时光机我回到了46亿年前,那时候的地球还是一颗由熔融物质构成的热情四溢的新行星。
随着几亿年的地质运动,地表温度降低,各种山脉和岩石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气也随着温度凝结成水降落在地面,原始海洋出现。
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太阳、水、重力、风等外力的作用下,这些裸露地表的岩石逐渐风化成结构松散的“成土母质”,虽然它们还不是真正的土壤,但为后期土壤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8亿年前,第一个单细胞生物诞生在海洋。到了寒武纪,随着一次空前的物种大爆发,短短数百万年间,大量初始多细胞生物在海洋中出现,藻类也繁衍兴盛。
随着环境变化,地壳运动下陆地进一步扩大,一些动植物包括微生物开始向陆地进发。到泥盆纪晚期,两栖鱼类出现,部分动植物逐步适应了陆地的环境,终于,生命在陆地扎根。
陆地动植物的残骸落在地表成土母质层上被微生物分解成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一种胶体物质,通常为深褐色或黑色,占有机质的组成部分50%~65%左右。
腐殖质富含碳、氮、氧、氢、磷、硫等高等植物必需的元素,被誉为地球的精华,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
植物在这些营养物质上生根发芽,随着根系的生长,植物分泌的根酸物质开疆破土溶解岩石,岩石出现裂缝后,微生物进驻生活进一步分解与转化有机质,助力植物的生长,从而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自此,动植物、微生物、成土母质一起构成了陆地表面最具有生命力的物质——土壤。
可以说土壤的出现极大加速了陆地生命孕育出高等文明的可能性,人类农耕文明的诞生与发展,精耕细作中也进一步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堆积。
但土壤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生命的演化出现不同的形态,一些土层会在长期压力、不当耕作或气候变化等原因下板结成死土又回归到岩石状态的沉积层。
土壤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薄薄一厘米充满有机质的成熟土壤在自然条件下从岩石到可耕种需要几百年乃至上万年的时间形成。
所以,重视与珍惜宝贵的土壤是人类可持续农业的根基,也是我们所有生命的摇篮。
2
从土到食,不以善小而不为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食物体系中,大概有95%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土壤。
土壤包罗万物,据统计,1/4的世界生物多样性蕴藏其中,一克健康的土壤中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生物。
可以说,土壤的健康与活力直接决定了我们食物的品质与安全,也因为大地母亲的慷慨,才孕育了人类文明的精彩与万物的生机勃勃。
但因为不当的农业操作、化学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土壤板结、沙化、酸化、盐碱化日益严重,全球有33%的可耕种的土壤处于中度到高度的退化中。
新冠疫情压力下,粮食安全更是岌岌可危,全球有8亿人面临着饥饿困境,但与此同时,每年的食物浪费也是惊人的,从田间到餐桌,经过仓储、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损耗,有近1/4生产出的食物未被食用就变成了垃圾。
退化的土壤现象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浪费食物碳足迹》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量高达16亿吨,由此产生碳排放33亿吨,粗略计算下来,大约每浪费一斤粮食,就会多排放两斤多的二氧化碳。
土壤健康与食物浪费不仅关乎粮食安全与资源浪费,也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个体的我们该做些什么?
作为食物的生产者:
也许可以将“土壤的健康”作为生产的一个考量点,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物质到土壤中,通过轮作、休耕、绿肥种植,粉碎还田或堆肥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养地,达到可持续的农业耕种。
通过有效的可持续土壤管理的做法,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保护性农业、农林业和免耕等措施,不仅使土壤在碳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增加适应气候变化的韧性,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健康土壤中生产出的食物无论是在产量和品质都有不错的提升。
简单一句话:好土出好食!
作为食物的消费者:
那么如果我不是食物的生产者,我只是食物的消费者,一个吃货,那我应该怎么做?
尽量购买本地应季食物或者生态有机食品,少叫外卖,多在家吃饭,不仅吃得健康,也能减少一次性塑料的污染和食物浪费。有时间多了解一些友善环境的农业体系,良性的支持也能使更多的土壤得到保护。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农业首当其冲承受着食物安全的风险,应对气候变化,共建一个可持续的食农体系需要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们一起携手同行。也许一点点的不一样的思考与意识,每天一点点积极向上的行动,也许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多一份希望。
好好吃饭,尽力而为地让每一顿饭成为助力土壤健康,减少碳排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