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农民都认为施肥肯定是越多越好,可是到丰收的时候没产量,您又觉得是化肥用得少了。错,大错特错了!你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用再多的话化肥都没用,纯属是浪费钱。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你的土壤病了,有的人会说土壤还会生病吗?当然了,那土壤到底生了什么病呢?该怎么解决呢?接下来给大家讲解。
最常见的和常发生的土壤问题
土壤的酸化
正常中性土壤PH值大概是在7左右,不同地区土壤的PH值也不同,以河北土壤来举例,应该是中性偏碱,PH值在7-7.5左右。
我们现在使用的化肥大多数都是酸性的,最为多的是一些小工厂生产的化肥质量不达标的,酸性程度更大。
土壤的盐化
化肥本身就是一个无机盐,由盐离子构成,如:硫酸钾会分解成K+和SO42-,K+,K+是能呗作物吸收的,但是SO42-就残留到土壤当中了,氯化钾也是一样的。太多的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后,会使土壤的含盐量过高。
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
就是说土壤的团粒结构被破坏了。土壤的一个物理结构叫“土壤团粒结构”,所以土壤是由一个小团一个小团组成的。好的土壤结构又通气,也保水保肥,还有抗旱的效果。
但是土壤团粒结构非常不稳定,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人为的破坏。像是浇水次数太勤或者浇水太多,又或者施肥时用了没有腐熟的有机肥,喷洒某些化学杀菌剂、除草剂都是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土就会变成面儿状的,堆积在一起就容易出现土壤的板结。
土壤的板结
土壤的板结简单来说就是土壤变硬了,根扎不下去了。
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要呼吸,需要氧气,土壤的板结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如果在浇水,水就会把土壤中的空气挤压出来,根得不到空气就会出现坏死、沤根现象。根坏死在作物生长中期的时候速度会超过根系的生长。
土壤生物性状的恶化
土壤中富含微生物,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健康的土壤生物状是特别好的,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当我们不断种植,不断加如化学肥料,土壤中的微生物就会失调,有害菌群会越来越多,有益菌群会越来越少。种植的年数越多,根部的病害就会发生的非常厉害,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会下降,土壤生物性状的恶化是导致作物减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首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土壤健康才能种出高产量、高质量的农作物。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土壤改良的方法。
改变土壤物理状
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减少土壤容重,增加土壤通气度,增加饱和导水率,保蓄水分,减少蒸发,有效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如麦糠+锯屑+鸡粪复合改良剂、煤粉灰、沸石、膨润土等
改变土壤化学性
1、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增大土壤的缓冲能力
2、增加土壤抗水蚀能力
3、提高土壤离子交换率
改变盐碱土壤
1、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酶活性;
2、提高土壤温度;
3、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酸性土壤改良
增施有机肥,培养土壤肥力作物种植前,以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减少化肥用量,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际微生物活动,促使土壤中难溶性矿物质元素变为可溶性的养料。
今天为大家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