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化肥和土壤现状:
1.我国化肥用量过大,土壤基础地力普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地力偏低20-3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在2.5%左右,且存在明显分布不均的现象(全国农机推广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2014-2015)》)。
2.土壤酸化速度加快。如今,人类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20-30年土壤pH值平均下降一个单位,而土壤自然酸化约300万年下降一个单位。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难病症的患病风险。
3.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土壤对化肥的依赖,就像“吸毒”一样,越来越“上瘾”。十年前,老百姓就有口头禅,不吃“白面面”(化肥),地里不长田。可见,土壤板结→增施化肥→为了增产→重施化肥→土壤再板结……,土壤种植结构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4.土壤危害加“深”。研究发现,深层土壤污染比浅层污染更明显,深达地下20米。这是几十年累积的结果,而治理的时间可能更长。
5.测土配方不适合中国国情。2005年起,我国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践证明,这种举措与我国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地块小、养分空间变异大的基本国情不符。每年投入十几亿的测土配方施肥,对18亿亩耕地而言杯水车薪,效果不大。
6.有机肥隐患重重。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工农业生产中废弃物转化有机肥,受到工艺技术、生产成本、安全转化等多元条件限制,主要是重金属、抗生素、病虫和有害菌种、放射性物质严重超标。真正有效的有机肥太少!
7.土壤失去储碳控碳能力。腐植酸是土壤最大的碳库,占土壤碳的很大一部分。化肥及农业强烈耕作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腐植酸基本耗尽,其储碳控碳能力减弱甚至丧失。科学研究表明,释放的碳正在加快全球变暖,并复合工农业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已成为“雾霾”的重要推手。
腐植酸的作用:
1.腐植酸是土壤的地力之“芯”。众所周知,“有机质—微生物-腐殖质-腐植酸-微生物”贯穿于土壤生命之中,而腐植酸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了“生命核”用。她具有土壤的“心脏”功能,主导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是永续土壤生命的“发动机”。可以说,没有腐植酸,土壤就“死”了。
2.工业制取的腐植酸与土壤同根同源。煤炭腐植酸与土壤腐殖酸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分子量范围,具有一致的应用特性。因此,利用煤炭腐植酸反哺土壤,同源匹配。
3.腐植酸是提质增效化肥的“最佳伴侣”。在“国发〔1974〕110号”和“国发〔1979〕200号”2个文件推动下,获得了腐植酸肥料在农业上的“五大作用”;近5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腐植酸肥料试验示范获得了“两高三少”、“三剂化”、“三化效应”等新成果,充分证明了腐植酸提质增效化肥的优越作用。
4.腐植酸调节土壤可酸可碱。腐植酸分子量从几百到上百万不等,含多种活性官能团,可通过不同工艺,可开发适应碱性或酸性土壤的系列腐植酸农业普惠产品。
5.腐植酸符合农业生产要求。腐植酸可以因地制宜,开发环境特色产品,满足不同时空、地带、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壤生产的需求,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现状及要求。
6.腐植酸赋存的有机质最安全。工业提取的腐植酸主要来源于风化煤、褐煤、泥炭等煤炭资源,属性天然,绿色安全。通过工业利用煤炭腐植酸或生物转化腐植酸,可以科学解决向土壤安全投放问题。
7.腐植酸快速提升土壤地力。土壤有机质的腐熟化少则两三年,多则一百年。工业开发利用腐植酸获取活性较高的有机微碳,使之当年受益甚至当季当期受益。
8.腐植酸有机无机结合效果佳。腐植酸可与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及有益元素多元融合,一经结合,即可达到匹配的最佳状态。在等养分的情况下,腐植酸肥料比常规肥料利用率平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净增30%~40%。
9.腐植酸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腐植酸不仅可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同时可以提高到土壤“肌体自我修复”功能,是土壤修复产业的优良之选。
10.腐植酸是土生土长的气候因子。土壤腐植酸本身具有低碳化属性,利用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反哺农业,节能、低碳、减排、增绿,于发展气候农业更具实效性。
结语:腐植酸既是土壤的,又是肥料的,还是生态的。当前,利用腐植酸调节好“土壤与肥料”之间的关系,最科学、最有效、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