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建明
土壤固体由矿物质、有机质、生物质组成,其中矿物质相对短板。那为什么依靠矿物技术修复土壤呢?因为土壤是由矿物岩石风化而来的,土壤固体的90%以上是矿物质;植物的矿物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元素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矿物质与有机质和微生物一起控制了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能,尤其是矿物—有机复合体(土壤胶体)。
植物连作重茬有五大病因(综合性退化)——缺素:长期连作使得该种作物喜好的养分被消耗殆尽,养分失调、营养失衡,必然导致生长障碍;自毒:作物有吸收也有排泄,作物根系排泄的有毒有害物质大量积累,导致根区环境恶化、作物生长不良;菌群失调:作物易感病菌和害虫因连作而呈指数积累,且抗药性不断提高;土传病害不断积累(尤其是根结线虫);其它:次生盐渍化、酸化、板结等。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有两种方式,质流: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水溶性养分与水流一起进入植物;截获:植物根系分泌的根酸溶解微小的固体颗粒,并吸收其中的溶解组分—枸溶性。
土壤有三大基本功能:养分功能,土壤向植物生长提供基本的矿物质元素养分和有机养分—土壤的自然肥力;结构功能,土壤特殊的团聚体和团粒结构保证植物根系生长、保水保肥、供水供肥、透气等;环境功能,土壤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生态环境条件,也是动物和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包括土壤理化特性(如pH值、离子交换量)、微生物特性(微生物群落、酶活性等)、污染物特性等,因此土壤上能长植物。这三项功能密切相关,土壤修复改良围绕这三大功能展开。
土壤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还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质量决定了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安全性,同时还制约着陆地生态环境的质量,人们从一味追求高产转向追求高产、优质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
1936年美国参议院第264号文件指出,天然土壤可提供多达80种以上的矿物质元素,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代谢。但化学农业滥用氮磷钾化肥、过度高产,致使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消耗殆尽。土壤中的各种肥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平衡营养是关键。植物、动物、人类、甚至微生物,都需要矿物质微量元素,但必须是“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比例”。
坚持测土配方,做到平衡施肥,不仅是氮磷钾,还包括中微量元素,全元素平衡施肥,加入矿物质土壤调理剂,把成土母岩的矿物质元素整体转化为有效养分,通过水热蒸养技术,活化:把原料中的所有矿物质元素整体活化为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营养形态;细化:新生成的矿物颗粒为纳米-微米级的微粒(胶体粒子);膨化:把石头膨化为微孔发育的疏松状态,类似土壤团粒结构。能够向土壤补充几乎是全部的中量微量矿物质营养元素,而且是按照岩石、土壤中各元素之间的天然比例,促进营养平衡。
农业生产效果显著,增产:粮食作物5%-15%,而根茎类作物达8%-25%;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增强作物抗性:抗病虫、抗倒伏、抗旱、抗寒、抗盐;根系发达强壮:提高养分吸收能力、免疫力、抗逆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提高氮肥和磷肥利用率。在连作重茬土壤、酸性土壤与重金属污染、盐碱地、沙化土壤等,具有良好修复改良土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