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土壤板结原因、危害及改良措施
2022-04-10   来源:农业技术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耕作表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壤颗粒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耕作性能变差,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

一、土壤板结的原因

1.土质黏重,较浅的耕作层面

如果土壤的土质较黏重,再加上耕作层面较浅,就会造成土壤中的毛细管空隙较少,导致土壤的通气、透水、增温性等功能严重受阻,下雨以后,容易堵塞毛细管孔隙,因而土壤表层结皮,造成土壤板结。

2.化肥施用量过多,微生物菌肥、有机肥严重不足

大量长期使用单一化学肥料,微生物菌肥、农家肥严重不足,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日益减少,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微生物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

3.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

由于机械耕作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耕作时机不当,如土壤过湿时耕翻镇压也容易造成板结。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问题之外,其他的还有塑料产品的使用、不合理灌溉、暴雨导致水土流失、有害物质的积累过量等也会引起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原因、危害及改良措施

二、土壤板结对作物的影响

1.植株根系的呼吸受到阻碍

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的情况下,植物根部细胞呼吸减弱,而氮素等营养又多以离子态存在,吸收时多以主动运输方式进行,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因此呼吸减弱,造成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影响植株养分的吸收。

2.植株根系不能正常发育

土壤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就会导致土壤保水、保肥及通气透水的性能降低,造成土壤板结,处于这种状态的植株根系会因缺氧而导致活力下降,甚至导致死亡。

3.造成植物黄化、缺素症

植物生长过程中表现出缺素症时,不一定就是土壤中缺少这种元素,而是因为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是土壤水分供应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的地上部出现缺素、黄化现象。

土壤板结原因、危害及改良措施

三、改良措施

1.增加有机物料的投入,以改善黏粒土壤的质地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会在根系周围产生大量粘多糖与植物分泌的粘液及矿物胶体、有机交替相结合,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蓄肥、保水能力。

2.科学合理地使用肥料

减少化肥的施入量,提高农民对各种肥料作用的认识,对化肥的用量要结合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配方施肥,这样既控制了盲目施用化肥的用量,也减少了不合理的投入,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3.科学合理的耕作,深松耕与旋耕相结合

科学适度的深耕,耕翻适宜深度应为35cm,这样有利于保护土壤耕作层的土体结构不被破坏同时又可以为作物根系充分生长提供深厚的土层,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加深耕作层土壤厚度,降低犁底层深度。

4.实行秸秆还田处理

打破陈旧的耕作方式,进一步推广秸杆还田,免耕覆盖,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土壤流失,以保土壤结构不遭破坏。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11044-1.html

标签:土壤 板结 改良

上一篇:土壤碳氮比!
下一篇:土壤变绿,变红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