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概念
土壤盐碱化:气候干旱,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水分蒸发完后,盐分便会在土壤表面累积,使土壤表层含盐量过高,从而使农作物减产或不能生长。
土壤次生盐碱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
02、原因
自然原因:
一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和地下水位高(埋藏浅)。
二是地势低洼,水向低洼处汇集的过程中携带大量盐分到低洼处,随后水分蒸发,盐分遗留,不断重复此过程,盐分不断富集
三是是海滨土壤,由于靠近海水,土壤受到海水的侵蚀,土壤逐渐盐碱化。
人为原因:
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使地下水位上升)修建蓄水工程
海水倒灌;随意排污(高浓度废水)
03、形成过程
▲水盐运动规律
水盐运动(以华北地区为例)↓↓↓
04、危害
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不利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时长02:45
05、治理措施
①工程(水利)措施:
修建排水工程,打井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土地脱盐);
②农业技术措施:
改进灌溉技术,合理灌溉,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③生物措施:
种植耐盐植物;
农田覆盖(覆膜),抑水分蒸发,控耕作层含盐量。
④化学措施:
播撒石膏,改良碱土;
井灌井排:在浅层地下水为咸水而深层地下水质良好的盐碱地区人们利用竖井抽出地下水对盐碱地进行淋洗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这种措施称为“井灌井排”。
井排,就是钻浅层机井抽去机井附近的浅层咸水使得地下潜水位下降;
井灌,就是抽取深层的地下淡水用作灌溉,同时淋失地表盐分,以治理土地的盐渍化。
06、我国盐碱地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