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蔬菜保护地产业的不断应用和蓬勃发展,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绿色低碳农业发展道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改良日益恶化的土壤,越来越受到农户的关注。因此,本文对土壤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一、土壤问题
1、土壤酸化
由于人为因素对氮循环的干扰,土壤中氢离子含量增加过多,土壤酸化更为严重。当很长一段时间使用氮肥过量,此时将超过植物的氮需求,导致积累和肥料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的硝酸盐在土壤中,导致了严重的土壤酸化。
极大地增加了土壤中的铁和铝元素。研究表明,在降雨量少的地区,每1公顷施用80千克氮肥将显著加速土壤酸化过程。
高湿高温使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会产生较多的腐殖酸和有机酸等物质。设施土壤环境高温高湿,复种指数高,无雨淋,施肥量大,蒸发强度较大。
为了保证设施内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种植指数高的土壤过度施肥会导致设施内土壤酸化。没有雨水和高蒸发条件将导致土壤表面养分的大量积累和设施内表层土壤的进一步酸化。
同时,土壤酸化还导致土壤碱离子淋溶,影响作物对磷、钾等微量元素的吸收,最终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土壤盐渍化
化肥一般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的无机盐。没有被蔬菜吸收的离子会留在土壤中,这就会导致高盐分。
根据土壤盐渍化的严重程度土壤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最初土壤会出现一层绿色苔藓;中期土壤会出现一片片红红的霜冻;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土壤会出现“白霜”。
此时,蔬菜根系已所剩无几,植株萎蔫,生长受阻,严重早衰,根水回流,根皮层变红,茎枯萎腐烂。
3、土壤板结
土壤压实会降低蔬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从而影响蔬菜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设施栽培作物比露地投入的材料多,种植频率也比露地频繁。
一般一年一茬以上,对肥料的需求往往比较高。但设施栽培往往不长时间深耕,造成浅耕层形成。
另外,不加施用有机肥,导致土壤团聚体结构严重破坏,失活孔隙比例增加,使土壤透气性变差,理化性质变差,土壤压实。
二、土壤改良措施
1、污染土壤修复
土壤污染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对污染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是土壤改良的重要内容。目前,各种土壤污染修复方法层出不穷。
长期以来,农民为了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滥施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此外,由于工业发展控制松懈,农业土壤也受到污染。
在基础土壤修复中,农业土壤改良主要是通过种植改良作物来改良土壤,或利用化学方法将一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不溶性沉积物,从而尽可能消除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修复除利用科学和农业技术外,还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规,从源头上遏制化学农药的滥用和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土壤二次污染。
2、深耕
深耕作业可以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压实。同时,通过深耕可以交换土壤表面和底部位置,提高土壤渗透性和透水性,增强雨水入渗,抑制盐分积累,减少盐害。
深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和PH值,减少水的蒸发,抑制土壤表面盐的运动,促进植物的根发展,提高植物的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
3、平整土地
种苗前,应将要种植的土地平整,预留合适的坡度,为后期设置排水沟作准备。这样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改善盐洗效果,防止高、低洼地区长期蓄积水分。将水灌入盐碱地,可及时将土壤中的盐分冲刷去除,减少盐分的滞留。
4、回填客土
造林时,将盐碱土挖出,代之以更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提高土壤活性,调整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改善幼苗生长环境。因此,一般采用客土局部回填,可以取得较好的改良效果和效益。
5、平衡矿物质营养供
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倡使用与钙、镁、磷、化肥等碱性肥料配套的商品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耕地土壤矿质养分不平衡,耕地土壤磷富集,氮相对缺乏,耕地土壤酸化。根据土壤肥料供应表现和肥料效果、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作物肥料需求规律。
注意在施用有机肥时,适当减施磷肥、科学施施氮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平衡耕地土壤矿质养分供给。
土壤改良,要做好合理轮作,深耕后平整土地,回填客土,修复污染土壤,土地利用和土地维护同时进行。种植豆科绿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同时,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