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收在于肥。不管是水还是肥,都需要载体,一般由土壤来扮演这个角色。土壤很多人都懂得,天天都看得见摸得着。农户最熟悉土壤,但往往也最不了解土壤。所以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土壤的关键要素——土质,土质的构成结构水、气、热,还有菌它相关的一些影响。而且我们主要讲一下土质里面很重要的团粒结构——它是如何形成的?
土壤是由什么构成的?
正常情况下植物生长良好,那种健康的表层土壤,它的体积组成比例是大概50?物质,正常是45?矿物质。如果有机质好的话,大概是5?有机质。
另外是由孔隙体积组成的。孔隙体积有点类似海绵可以装空气,也可以装水,正常健康的土壤里面20~30?空气,20~30?水,这里面空气跟水的比例是跟整个的土壤结构还有含水量决定的。空气跟水的比例也能够影响到土里面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包括根系的生长。
土质如果按泥砂比例来分配的话,大概可以分成三大类,分别是砂质土、黏质土、还有壤质土。我们所谓的泥是指直径小于0.05毫米的这种土粒称作泥。当然国外的分类更细致,直径在0.05~0.002毫米很小的称作粉粒,直径小于0.0002毫米的土粒它们称为黏粒。直径大于0.05毫米到2毫米的叫砂粒,我们用手可以感觉出来的。直径大于2毫米以上的土粒叫砾石了。2毫米以上对土壤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了。
土壤分成泥跟砂。泥一般就分成粉粒跟黏粒。砂的颗粒跟颗粒之间基本上不容易相互吸引,就是说不容易团聚起来,它的对水的吸收能力差,不怎么饱水,就也不容易保持养分能力。按大小来讲,粉粒一般用显微镜去看,颗粒跟颗粒之间的这种吸引力,还有对水的吸收能力就开始提升了,包括养分的这种持有能力也开始增强。然后它的手感也比较光滑,它是粉状的。起比较重要作用的是黏粒,它的颗粒非常小,在0.002毫米以下,大部分用电子显微镜去看,颗粒跟颗粒之间的相互吸引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它形成的这种团聚结构能力很强,对水吸收能力很强,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也很强。如果水分多的时候,它就会呈黏性表现出那种黏土。当然如果非常干的时候,它会很形成一个硬土块。
所以土壤有砂粒、粉粒和黏粒。含砂比较多了,70?上我们叫砂土,这个是不容易成团的,很松散,不保水不保肥,它的土壤孔隙多,比较容易耕作。这种土壤一般也不保温,昼夜温差大,但是比较透气。如果水温不足,很容易发生干旱,而且有机质很容易矿化流失,保水保肥能力很差,有时候板结,这种是含砂多了,是比较不肥的土壤。所以就种植来讲,建议多增加一些有机肥,或者说多追肥。当然砂地土壤,特别是在我们福建沿海,比如说种胡萝卜、种大葱,也是一个很好的土壤,但是要配合一定的喷水设施。蜜柚种这种砂地就不适合了。
含泥粒比例在60?上的这种就叫黏土,这种土比较硬,不适合耕作。但是这种土保水保肥能力很强,潜在的肥力很高。像这种土壤的话,要注意适当控水,要挖沟,降低地下水位。如果蜜柚种在原来水稻田的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而且要适当多施一些辅助性的有机肥,或者说热性的肥料。比如说像羊粪、牛粪这类的,适当提高泥温度。
泥砂比例比较适中的,大概各占一半的,我们叫壤土。质地疏松、透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很强,而且比较好工作,这是土壤肥力最优质的土壤。在壤土里面水肥气热非常协调。怎么判断土壤好坏呢?我们可以用手去感觉,如果用手把土握在一起,能够成团的,那就是黏附性比较好的,然后把它丢到地上,这个团又很快可以散开的比较好。我们种蜜柚的话尽量去找这样的土壤,这样的投入成本是最低的,产出的效益是最高的。
为什么壤土是最好的?
因为壤土有非常好的团粒结构,就是团聚体,团粒结构正常分成小团粒、中团粒、大团粒,它就像海绵一样又能够透气,又能够保水。在团粒结构里面,矿物质、黏土颗粒、水、空气、有机质,包括黏土物质、土里面的微生物、根系、毛细根在土壤团粒结构里面能够非常好的组合、搭配、生存。所以土壤管理的关键就是要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特别是团聚体的形成,这个是整个土壤管理里面最重要的,也是大的方向,包括接下来的土壤的培菌、留草管理、中耕、覆盖,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形成透气、保水、保肥的团聚体。
团聚体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是很复杂的,总结一下大概是这三点。第一点就是植物的根系在土壤里面生长,它会形成孔洞,会形成穿插、会挤压,那就会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另外如果我们适当中耕,把大的土块变成小的,也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这个是我们植物根系的这方面的。
第二点,土壤的动物很多,主要就是这两大类,一个是蚯蚓,还有一个就是食真菌性的一些线虫,当然这个线虫不是那种寄生性的,蚯蚓在土壤里面搅动这个是最好的,我们把它叫做土壤里面最好的耕夫。它会吃进土里面的有机质、真菌,然后通过把它消化再排出一些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就会形成一个最好的团聚体。
蚯蚓是最重要的大型土壤生物,它是卵生的,雌雄同体,它会吃土里面的有机碎屑,比如说枯枝烂叶、有机质、微生物。但它是不吃根的。在天气潮湿温度适宜的时候,它就会跑到我们土壤的表面收集残漏物碎屑,然后把它拖到通道里面去,在土里面会吃出通道,吃的土可能会超过自身蚯蚓重量的30倍,再把吃进去的有机质跟矿质土壤混合,通过它肠道的消化,排出稳定的团聚体。所以我们判断土壤的好坏,其实也是通过蚯蚓这个指标来判断的。二三十公分的土壤,铁锹挖下去能够有两三条的蚯蚓,这种土壤是非常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去培养蚯蚓,特别是很少用那种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跟除草剂,尽量少用,因为蚯蚓的活动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跟生产力的。
第三点,跟土里面的那些真菌有关。土里面有微生物,有一些细菌、真菌会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的养分,细菌、真菌本身也会分泌一些黏性物质,把土壤颗粒、微团粒黏结在一起,形成一些比较大的团粒结构。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是什么?就是跟植物根系伴生的一种真菌,叫菌根。特别是柑橘类的一般根毛少,它一般都有丛枝菌根跟柑橘在一起。这些以植物根系伴生的线状真菌能够产生一种叫球囊霉素的黏性糖蛋白,这是真菌菌丝形成的球囊霉素蛋白质,一方面利于菌丝在土里面活动,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形成团粒结构,所以对植物,还有对菌的生长和繁殖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土壤会恶化?
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有机物质投入偏少,土里的微生物没有粮食吃,繁殖少了。第2个原因是化肥用太多了。再好的化肥,其实很多都是偏酸偏咸的,投入到土壤里面,特别是氮肥的大量使用让土壤酸化,那就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导致土壤的真菌群数量减少,影响球囊霉素的产生,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产生。那团粒结构少了,孔隙就少,那就非常容易板结。
通过了解土质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帮助农户朋友们认识到土壤跟作物的关系,以及在往后的农事操作中,有一个理论支撑,知道哪些措施可以做,哪些措施不能做,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大家今天最关键的是记住一点,土壤管理的关键就是要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特别是团聚体的形成,这个是整个土壤管理里面最重要的,也是大的方向,包括接下来的土壤的培菌、留草管理、中耕、覆盖,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形成透气、保水、保肥的团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