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棉油争地”是大多数果园建园的基本准则,所以果园大多建在山坡、丘陵、沙荒、河滩之上。从而导致了果园土壤肥力低下、土质贫瘠、结构不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质地过于的黏或者过沙,不具有结构性,或为盐碱地。对树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势弱、生长缓慢、结果期较晚、产量低下、品质较差,有时还会出现幼树老成的现象,发育延缓。因此对于这种土壤条件基础差的土壤,我们要进行相对应的土壤改良。
对于果树生长发育来说,较好的土壤条件为:土壤质地为沙壤至轻壤土,pH值在6.5~7.5,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根系土壤的熟化层应在40~60厘米,且土壤呈水稳性或非水稳性团粒结构,无盐碱危害,不含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为了果树能健壮的生长发育、丰产优质,我们通常通过水利改良,物理改良和生物改良三种方法来改良果园的土壤,从而给果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水利改良:
一般是指调节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排除和防止沼泽地和盐碱化。采取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在返盐期,引水灌淤,冲盐洗盐,从而减轻盐碱对果树的生长危害。
物理改良:
是对土壤结构不良、过沙过黏、板结透气性差的果园,结合深翻或深施肥料,逐年逐步的改变果树根际土壤的物理机械组成。
沙土保水保肥能力低,黏土通气、透水性差,一般对粗沙土和重黏土应进行质地改良。改良的深度范围为土壤耕作层。改良的措施为沙土掺黏、黏土掺沙。沙土掺黏的比例范围较宽,而黏土掺沙要求沙的掺入量比需要改良的黏土量大,否则效果不好,甚至适得其反。此法虽较费工,但效果好,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壤的质地结构,使土壤的透气性、适耕性、保水保肥性、吸附性、非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生物改良:
利用增施有机肥和种植深根绿肥作物,逐步达到熟化土壤。在每年较大量施入有机肥,有机肥腐烂、分解后,便会生成有机质和腐殖质。其所具有的粘结作用,会使散沙紧紧粘接在一起,成为“土壤团聚体”,最终形成具有“非水稳性”团粒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沙土对土壤中无机营养和水分的吸附和吸收性,明显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而对于黏重板结的黏质土壤而言,有机质则是一种“分散剂”,使土壤变得“松软”,最终形成水稳或非水稳性团粒结构。无论是非水稳性或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土壤,都是人们长期的追求,并最适于果树生长的土壤。
(1)果树深翻改土有别于秋施基肥,深翻改土的主要目的是熟化和培肥深层生土,有利于引根向下,为“根深叶茂”打下稳固基础,且无需在同一地块年年进行。
(2)深翻改土,南北方果园在底层填施的秸秆应尽量就地取材,南方可采用稻秸,各种林木的枯枝落叶和山青杂草等。北方果园可采用玉米秆、大豆秆、棉花秆、麦秸、麦糠等。
(3)所栽植的果树种类不同,具体做法也应有不同。比方讲,对于树体较高大、根系较深的苹果、梨、核桃、板栗、荔枝、龙眼、柿树等,深翻改土坑(或沟),一般深度在80~100厘米左右。对于桃、樱桃、杏树、葡萄、菠萝、番石榴、石榴、柑橘等,则可采取60~80厘米。
(4)注意生理酸性肥料与生理碱性肥料的交替搭配。当土壤已经酸化或必须施用酸性肥料时,可在肥料中掺入生石灰来调节;当土壤酸化严重并想迅速增加pH值时,可施加熟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