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壤健康?其实说白了就是指土壤的肥力。土壤肥力就是“土壤运行能力”,你也可以理解为土壤活力。虽然每个人或是每种作物对“健康的土壤”的理解是不同的,但通过测定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等分析性指标,适当的进行调整,以达到适应作物健康生长的需求。
土壤肥力高的地,肥料投入少,还高产。土壤肥力低则就相反。土壤性质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肥料的吸收。也就是土壤ph值(酸碱度)。
影响土壤健康的第一因素就是土壤ph值(酸碱度)。
作物最适宜的pH值范围
土壤pH就是指土壤的酸碱度。酸碱度的量程为0至14,依据pH从小到大分别为酸性、中性和碱性,pH值为7时则表示土壤呈中性反应,小于7为酸性,而大于7则为碱性。土壤过酸或过碱作物都无法健康成长。所以土壤酸碱度相当重要!
我国把土壤酸碱度分为五级:强酸性土(pH小于5)、酸性土(pH5.0~6.5)、中性土(pH6.5~7.5)、碱性土(pH7.5~8.5)、强碱性土(pH大于8.5)。
南方红壤、黄壤等多表现为酸性反应,pH值在5.0-6.5之间,个别的土壤甚至pH值为4。
而北方土壤一般为中性或碱性反应,pH值在7.0-8.5之间。
中性土壤,肥料利用率最高
影响土壤健康的第二大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作物健康度、作物产量等有着很大的联系,但在中国大多数的农田中,有机质的含量只有0.7%-1.2%。资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呈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往往表现为透水透气性好、供肥能力强、不容易出现板结以及盐渍化的情况。
有机质本身就是养分的储藏库,同时深刻地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假设某一土壤表土有机质含量4%,有机质氮含量5%,一季作物中有机质分解率2%,则土壤有机质供应之氮可达80kg/公顷,此供应量几乎可满足大部分作物之需求量,据估算,1%的土壤有机质相当于含有18公斤养分/亩。
同时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从2%降低到1.5%,土壤的保肥能力将下降14%。
因此说,补充土壤有机质是耕作管理的第一要务。
影响土壤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土壤微生物(有益)
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通过代谢活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分泌的有机酸等有助于大团粒结构的形成,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土壤。
在我们的农田中,微生物的作用尤为重要,杂草、作物的枯叶、杂草的烂根以及施入土壤中的粪便都需要微生物才可以腐烂分解,释放出养分,形成腐殖质,进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转化效率,而且具有解钾、释磷、固氮的功能。施入土壤后,菌体很快增殖,形成群体优势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且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氮、磷、钾,并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供作物吸收利用。
所以说:在农药、化肥被大量滥用的今天,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降低农残危害,帮助土壤恢复健康。
以上就是影响土壤健康的3大要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施肥多,而作物产量品质上不去,不知是何原因?大家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找原因!欢迎大家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