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包容”能力很强,在通常的施肥情况下,土壤恶化速度较慢,除非极不合理的施肥。可是一旦土壤恶化,后果将是异常严重的、而且是持续的,非常难以矫正,如欲改良,则代价巨大。正确施肥,保护土壤,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是保质增收的关键所在!
【1】如何判断土壤好坏
1、看土壤颜色
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浅。土壤颜色与土壤中的土壤、水分含量、腐殖质含量等含量紧密相关,因此,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反映,也是判断和研究成土环境、土壤类型及其肥力特征的重要依据。
2、看土壤适耕性
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层黏犁,耕作费力。黏土的可塑下限含水率低于16%,适耕的含水量范围小,宜耕期短;砂性土可塑下限值高达23%左右,宜耕的含水量范围大,宜耕期长;壤土则居于二者之间。
3、看土层深浅
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60厘米;而瘦土相对较浅。土壤质地的好坏关系着土壤肥力高低,含氧量的多少。如梅花、梧桐、核挑等植物喜肥沃深厚的土壤,应栽植在深厚、肥沃和疏松的土壤上。如油松、马尾松等,可在土质稍差的地点种植。4、看土壤淀浆性及裂纹
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5、看土壤保水能力
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地;不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黏土保水能力最强,但黏土的通透最差;相反沙土的保水能力最差;而壤土的保水能力介于黏土和沙土之间。
6、看保肥能力
供肥力强,供肥长久,或潜在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否则均属瘦土。所谓保肥能力,即土壤在园林植物生长全过程中供给所需养分的性能。由于土壤自身的性状不同,供肥能力大小和快慢各异。
通常是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肥劲长而稳,肥力平缓协调;有机质少的砂质土有前劲而后劲不足,黏质土有后劲而前劲不足。土壤供肥性是鉴别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2】土壤恶化的表现
1、板结化
土壤恶化后的另一个直接表现就是板结。良好的土壤一般要求疏松透气,而板结土壤却是坚硬通透性差。浇水时十分黏重,渗水能力差,干燥后坚硬成块,不易破碎。这样的土壤水气比例极不平衡,而且难以耕作。土壤板结后出现更多的厌氧环境,因而会导致更多有害物质的积累。
2、盐渍化
在多个区域发现,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土壤健康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很多农民朋友的棚室土壤中都有发现青、红、白霜的存在,在种植行内及两侧,干燥的土壤表面常常呈现白色或红色,浇水之后会消失,随着土壤逐渐干燥,红、白霜又会出现。这就是盐渍化最直接的表现。
3、土传病虫害增加
土壤恶化后引起土传病虫害越来越严重。有益微生物的数量骤减,有害病菌大量滋生,因而土传病害的发生一年更比一年多。
4、酸化、碱化
一些严重依赖化学肥料的农业生产区域,出现土壤酸化的情况较多。特别是在长期且大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的地区,土壤酸化较为明显。
【3】保持土壤健康的优选办法
土壤具有肥力,植物才能在土壤上定居和发育,好的土壤才能长出好的植物。对于苗圃地、退化的草坪地、公园绿地、小区绿地,可以通过增施微生物菌肥或有机肥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如恒美复合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园林植物根际微生物生长环境,培养壮苗,提高园林植物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