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种的空心菜,从这里可以看到根系露出了土面,这是充分湿润的标志。原来的土面是姜黄色的,土壤可溶性盐浓度为5200μS/cm,现在土壤表面就比较正常,土壤的可溶性盐浓度只有400μS/cm,已经恢复到了正常土壤的标准。”11月3日,在南京市溧水华成蔬菜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的田埂上,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江解增说。
记者了解到,这是由江解增教授团队联合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经过试验研讨首次创新提出的农作物“湿旱轮作”模式,从示范应用来看,对防控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初见成效。
江解增告诉记者,近年来,江苏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省设施蔬菜每年以耕地面积1%左右的速度增长,产量占蔬菜总产的1/2以上。而蔬菜连作障碍导致的蔬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效益下滑,已成为制约蔬菜绿色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
江解增介绍,作为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建立的“轮、控、改、替”设施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湿旱轮作”模式是指利用
水稻、空心菜、水芹等适宜湿润栽培的作物与旱生蔬菜进行轮作,为实现设施蔬菜可持续、稳定发展找到了有效途径。
“常规旱生菜田经过长年累月连作造成的土壤酸化、盐化、养分失衡及土传病虫害严重等现象,一旦与水田轮作,能够得到改善和消除。”江解增说,“湿旱轮作”模式相对传统的设施连作模式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控制土壤盐渍化,改良土壤,有效治理设施连作障碍,提升种植效益。
目前,江解增团队在连续种植了8年的旱生蔬菜连栋大棚内的试验结果显示,种植一茬湿润栽培作物的方式,使土壤盐渍化情况得到明显缓解,已有400多亩地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们在对黄瓜霜霉病的调查中发现,在常年种植黄瓜的大棚中,黄瓜发病率相比湿旱轮作田高出50.7%。”说,“湿旱轮作”模式可以杀死大部分危害旱生蔬菜的病原菌、害虫及虫卵等,有效抑制病虫害,减轻旱生蔬菜田的病虫草害,从而使得农药投放量大大降低。
江解增还介绍,除了可以抑制病虫害,这种模式还能有效增加土壤的“营养”,随着耕种年限的增加,试验表明“湿旱轮作”田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要比常规菜田高出27.7%。因此,种植水稻、空心菜等作物的过程中不需要再施用任何肥料。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曾晓萍告诉记者,目前,示范基地的空心菜收割了8茬,亩产约6500斤,水稻亩产近700斤,比一般同类农作物可以提早1到2个月上市,减药减肥、增值增效效果明显。
专家认为,“湿旱轮作”模式源于“水旱轮作”模式,但比“水旱轮作”模式具有更大的实际推广价值。“水旱轮作”模式需要土面保持有一定的水层,至少5厘米以上,而“湿旱轮作”模式只需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即可,该模式对水资源的需求更少。
“湿旱轮作”模式可以延长水生蔬菜的采收上市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效益,同时还能够起到治理连作障碍的作用,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三丰收”。曾晓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