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直观看到土壤的变化,我专门带了治理前后的土壤样本和植物苗。”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县农民“土专家”党永富从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拿出了两罐密封严实的土和不同土壤里长出的苗,“土壤的质量关系着食品安全,要从根本上改变土壤亚健康的状态。”
指着一罐已经结块的土,党永富告诉记者,这是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与化学农药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下降的结果。另一罐是经过新型技术改良后的土壤,土质明显疏松,肥力也更强。他说:“我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土壤都能够呼吸,土壤健康了,我们才能吃得更安全。”
党永富告诉记者,在20多年前,他就开始研究农资次生灾害污染防治,从10年前化肥减量增效、提质,到除草剂残留对土壤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成功。他认为,应加强土壤治理,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加大有机新材料应用,补充有机肥存量少、携带污染风险的短板。新技术可以让农民的种植意识与时俱进,利用有机与无机结合,实现化肥向“负增长”转变。
“我老说人和土是一样的,施肥跟人吃饭一个道理,化肥是‘肉’,有机肥是土地的‘粗粮’和‘蔬菜’。‘大鱼大肉’吃多了,土地同样会生病。”在党永富眼里,土壤不健康会引发蝴蝶效应,带来巨大威胁,“饮食营养”的土壤才会呼吸、能健康。
党永富于2015年到2017年在河南和新疆进行了农田试验,在巴里坤县整县推进化肥减量新技术,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
党永富给记者算了笔账:当前全国有18亿亩农田,如果全部借鉴新疆经验,按照相应标准核算,两个生产季可节约化肥1440万吨,仅化肥一项就节约302.4亿元。以小麦为例,按照每亩增产41公斤计算,可实现粮食增产738亿公斤,按照每亩增收64元计算,可增收1152亿元。
党永富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我建议在粮食主产区开展试点,为中国粮食主产区解决农产品提质与投入的矛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