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肥少用不要让土壤再受伤
俗话说“收与不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可见一斑。随着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作物产量成倍增长,耕种时间越来越长,土壤能够“休息”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耕作历史悠久,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经过数千年的连续耕作,本身就已经疲惫不堪。
肥料过量土壤问题多发
当前,新建大棚成本越来越高,一个棚建好种上动不动就要二三十万,比建房子投资都大。然而,很多地区大棚种了没几年,土壤就问题频发,蔬菜死棵、线虫、根蛆等病虫害发生越来越多,造成种植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陷入恶性循环。种大棚挣不挣钱?当然挣钱,但很多地方蔬菜发展却举步维艰,土壤问题多发是主因。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水肥大量投入为基础的,尤其是设施蔬菜生产中,肥料投入更是没有节制。粪肥,那都是按照每亩地几十方投入的;化肥,那都是每亩几百公斤甚至成吨往里撒。
严重超标的肥料投入,造成的土壤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壤次生盐渍化、板结、耕作层变浅……土壤病了,而且很严重!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减少,蚯蚓等益虫绝迹了,相反各种病原菌不断积累,盐分越来越高,营养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走进蔬菜大棚,地表满眼的绿、红、白,土壤原本的颜色几乎都看不到了。
用好肥少用肥让肥料成为土壤保健品
当前,底肥使用中仍然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但在冲施肥中,菜农应该坚持少量多次、用好用少的原则,让冲施肥成为高产的得力助手,又不会加重土壤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冲施肥越来越先进,菜农使用冲施肥的观念也在不断改进,单位面积冲施肥用量正在迅速减少,从每亩每次的百十斤减少到二三十斤,甚至十几斤。用好肥,少用肥,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近年来,各种功能性肥料不断涌现,用量更少、功能更强的肥料,更像是土壤的“保健品”,有望改变土壤不断恶化的趋势。当前,优质的腐殖酸、甲壳素、生物菌肥等功能性肥料,对改善土壤情况效果较好看,菜农可根据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