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墒
墒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
二、存在形态
土壤水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水培植物除外),另外植物也可以直接吸收少量落在叶片上的水分。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和灌溉水,参与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的水分大循环。土壤水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尤其是中小孔隙中,大孔隙常被空气所占据。穿插于土壤孔隙中的植物根系从含水土壤孔隙中吸取水分,用于蒸腾。土壤中的水气界面存在湿度梯度,温度升高,梯度加大,因此水会变成水蒸汽蒸发逸出土表。蒸腾和蒸发的水加起来叫做蒸散,是土壤水进入大气的两条途径。表层的土壤水受到重力会向下渗漏,在地表有足够水量补充的情况下,土壤水可以一直入渗到地下水位,继而可能进入江、河、湖、海等地表水。
三、重要指标
土壤含水量有三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土壤饱和含水量,表明该土壤最多能含多少水,此时土壤水势为0。第二是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重力水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水分。重力水基本上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0.3巴。第三是萎蔫系数,是植物萎蔫时土壤仍能保持的水分。这部分水也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15巴。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水称为土壤有效水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部分。当然,一般在田间持水量的60%时,即土壤水势-1巴左右就采取措施进行灌溉。
四、土壤墒情测定指标
土壤墒情监测深度要求:一般20cm为一监测层,监测层深度以100cm内为宜,0-20cm、20-40cm两层为必测层(一般只测定这两层),对于沙壤土可以加测0-10cm土层。
目前大多数地区采用的是田间土钻(取土器)取土烘干法测定含水量,计算的是绝对含水量,即质量含水量。依据农田土壤墒情等级表(附表1)、干旱程度分级表(附表2)和几个代表性土壤类型的墒情和旱情判别指标表(附表3)等墒情判定标准,对数据进行判定。
注:对于没有测定田间持水量的地区,为了方便可以参考附表3取值;重度受旱对应的是严重干旱及以上等级。
五、如何判断是否该浇水了
土壤状况是决定浇水与否的关键,过干过湿浇水都不行。棚室生产中,地膜覆盖非常普遍,尤其是深冬季节地温低时,单从地表很难看出土壤是否干旱。判定浇水与否的依据,不是看地表湿度,而是应该看15-20厘米深度的土壤湿度,也就是作物根系分布的土壤深度。一般来说,15厘米处土壤手握成团,落地散开时,就应该进行浇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