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耕地近1/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染土壤将导致农作物减产,可能引起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加速,工矿企业导致的场地污染也十分严重。
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还处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尚无完整的产业发展链,刚刚起步也意味着市场空间很大。
据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的空间可达1.3万亿元,其中,耕地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为3960亿元,城市场地修复规模约为7600亿元,油矿区治理规模约为1700亿元。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中研究运用较多的是:(1)固化-稳定化;(2)淋洗;(3)化学氧化-还原;(4)土壤电动力学修复。多用于污染场地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所谓原位修复,就是在现场条件下直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与之相对的,是异位修复,即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后,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清洗、焚烧处理、热处理及生物反应器等多种方法治理。
实际情况多是二者的结合,甚至情况会更复杂,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联合修复技术。运用较多的是:(1)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2)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3)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
而未来土壤修复的六大发展方向:(1)绿色、环境友好的生物修复技术;(2)从单一的向联合/杂交的综合修复技术;(3)从异位向原位修复技术;(4)基于环境功能修复材料(纳米)的修复技术;(5)基于设备化的快速场地修复技术;(6)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及修复后评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