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到什么程度才算安全?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讨论和争论正如当前欧美国家正在播放的圣诞歌:年复一年,都是不变的。
美国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对此展开过大讨论,其他国家也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了多种方法来确定土壤修复目标值。自2014年起,我国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国家明文规定只能用“基于每个场地风险评估计算”方法计算确定修复目标值。这在起初看起来有可能是符合国情或者正确的,而且逻辑上很能让人理解和接受,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结果却不如人意。
某个场地的调查评估报告显示,10个指标的8个风险评估计算值小于北京筛选值,其中5个是数量级的小并最小到2个数量级,其他2个高于北京筛选值且有一个是高两个数量级。有趣的是,最后10个指标都采用北京筛选值作为修复目标值。
那么需要面对的就是风险评估计算值还有无必要的问题。上述案例并不是个案,据国内一知名专家透露,其所经历的场地最多只有30%采用了风险评估计算值作为场地修复目标值,而且只有在风险评估计算值大于筛选值的情况。另外一名专家更是直接表示,风险评估计算值确实没啥用处。
根据风险评估的方法学,筛选值是比较保守的,如果超过70%的风险评估计算值都小于筛选值且大多是数量级的小,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还有,如果采用风险评估计算值作为修复目标值,恐怕容易产生过度修复问题,而这个问题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刀切”才会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