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与我
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摘自十九大报告
陈林,43岁,西安一家生物化工企业的负责人。作为农民的儿子,他始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土地丰产、农民增收。十九大召开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新追求,就是希望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土壤。
一个痛心的现象促使他开始转型
1996年,陈林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一直从事专业所学的植保工作。2007年,他与大学里5名有同样追求的同学一起,成立了现在的这家农业生物化工企业,经过十年发展,目前他的企业已有一个国家定点水基化农药生产基地,生产的农药除了在我省销售,还远销到了甘肃、辽宁等省份。
然而就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陈林却想到了转型,选择了微生物土壤修复剂项目作为方向。“在长期与农民接触中发现一个现象,有一部分病害,比如苹果的腐烂病、柑橘的溃疡病等,单独用农药根本无法治愈,只能眼睁睁看着死掉、烂掉,很痛心。“陈林说,有一年他在阎良就遇见这样的事,一个陕北人在那里承包了200多个大棚,都快到收获的时候,整棚整棚的西红柿烂死掉了。”“像这样因病害大面积死亡会给农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基于此,陈林于2015年组织专门的技术团队开始调研这种情况,最后发现这些病死果蔬的土壤里有大量的根结线虫及黄枯萎病菌,再经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土地在耕作中长期使用了过量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及有机质缺乏。
土壤修复菌剂让“死土”复活
“我们的思路就是通过人工给土壤中补充有益微生物。”按照这样的思路,陈林和他的技术团队开始了新的研发。他用一个形象的例子给记者讲清楚了这种研发的理论:在一片病害田块中寻找到活下来的健康植株,从这些植株的根系中分离出有益微生物,再经扩大繁殖用到病害土壤的改良中。
目前,陈林的企业加工生产的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已在彬县、淳化、阎良等地进行了试验,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效果。“不使用菌剂的地块踩在上面就像踏在水泥地上硬邦邦的,旁边使用了菌剂的地块踩上去就感觉比较松软。”经过土壤修复菌剂作用,土壤变松软了,透气性好了,同时免疫力增强后病害也少了,“就好像‘死土’又‘复活’了,这样就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农产品的品质自然就会更好。”
据了解,陈林和他的技术团队所研发的微生物土壤修复菌剂目前已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证件6个,其中3个已经投入了生产。
希望人们不再为舌尖安全担忧
“水污染能看到,空气污染能闻到,土壤污染却往往不能被发现,其结果就是导致我们舌尖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陈林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正是看到了土壤污染的严重性。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吃瓜没瓜味,吃果没果味,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土壤出问题了。”陈林说,由于活土变成了死土,瓜果从其中吸收不到足够的有益养分,所以才出现瓜果不香的现象。“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让‘死土’重新复活,让每个人吃到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瓜果。”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这样划分人类的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人类在近几十年进入石油农业,即使用化肥、农药等石化产品让土地增产,而未来农业将进入生物技术时代。畅想未来,陈林和他的团队希望再经过十多年努力,中国的农业土地得到明显的改良,人们不再为果蔬食品安全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