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廖红,是全省省属高校中唯一当选的十九大党代表,潜心研究植物根系如何滋养土壤。
上世纪90年代,她被推荐到美国宾州大学根系研究中心学习。“植物90%以上的养分都是依靠根系吸收的,这类研究当时在美国已成为前沿方向,但在国内还没有人专门从事相关研究。”于是,她与团队在国内率先开辟了根系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希望借助科学手段,控制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转,培育出优质、高产和高效的作物。
“我们的土壤肥力不够,农民只好大量施肥,作物吸收不了,一部分流失到地下水中,造成江河湖泊绿藻爆发,一部分飞到空气中,成为雾霾形成的因素之一。”她说,其研究是让大豆根系潜力得到发挥,增加产量,同时提升固氮能力,保护土壤。她曾做过试验,让水稻和大豆轮作——第一年种大豆,同时把大豆的有机残余物回填,第二年种水稻,完全不用施肥,水稻照样保持90%的产量。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廖红笑称自己“长在田里”。实验室里扫描、分析、测试的差不多十万株根,都是他们挖回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她在河北赵县做示范,减少50%的施氮肥却增产13%。
2015年,福建农林大学筹建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特邀她担任首席科学家兼中心主任。目前,该中心已建成实验室总面积约1400平方米。中心计划在数年内,在大豆根系生物学及大豆养分高效遗传改良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我省是茶叶种植大省,如何既最大限度减少使用肥料,又很好保证茶叶品质,成为长期困扰当地政府和茶农的突出问题。廖红与团队2015年赴安溪县和武夷山市,对茶叶种植区实地研究,并建立我省第一个科技小院,引导茶农、茶企进行大豆轮种、间种。
“2016年招收的植物营养和农学硕士生首次在研究中心培养,实验室也对农业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开放。”廖红说,“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生学习这个专业,热爱这个专业。因为这个专业的研究和应用,对发展生态农业、保障食品安全,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