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两点:
一
定义
土壤调理剂是指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或生物性状的物料,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或修复污染土壤等。
二
分类
我个人比较喜欢按作用分:
1、改良土壤质地与结构:调节土壤砂粘比例,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等。
代表物:部分天然矿石譬如膨润土等;高分子物质譬如PAM等;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工农业固体废弃物;菌肥等。
2、提高土壤保水供水能力:增加有效水供应。
代表物:各种保水剂。
3、调节土壤酸碱度
代表物:石灰、石膏等最传统的调酸调碱物质;碱渣、脱硫石膏等运用成熟的酸碱调节物;部分人工合成高聚物譬如腐殖酸共聚物等。
4、盐碱土改良(顺便说句,盐碱地分为盐地、碱地、盐碱地)
代表物:酸性有机肥、石膏等;部分高分子物质譬如PAM。(这个大多是多种物质共同作用)
5、调节土壤养分供应
代表物:沸石;风化煤;秸秆等复配物;菌肥等。
6、重金属修复
代表物:石灰、磷石灰、沸石等。
7、其它
三
地力提升
上述种种作用,现在我们都称之为地力提升,当然,地力提升的概念比上面的几种作用概念要广一些。无论土壤调理剂有什么作用,本质都是提升土壤地力,使之符合耕作要求。
地力提升需要有针对性,即需要知道土壤有什么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组合解决。现在由于化肥过量施用及农药残留过多,很多地方的地力提升很少是单一的。下面我结合几个实例进行分析。
1、鹰潭红壤地力提升
鹰潭红壤存在pH值偏低(4-5)、有机质含量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我们采用石灰+碱性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花生和水稻效果非常好。石灰100-200kg/亩,隔年施用;碱性有机无机肥(pH8左右,再高容易跑氮;9-4-7)100kg/亩。
2、桂林深层土壤地力提升
桂林原来合作的一家企业有几百亩土地是属于政府标准农田改造,把表层土壤全部用来修路筑堤了,深层土壤(40cm-1m)土壤翻起来作农田,种植作物基本颗粒无收。针对这个我们采用大量施用有机肥,一亩地三吨,配施部分多孔性物质,效果非常好,第二年水稻产量就上来了,第三年可以达到300kg左右。
3、江苏盐碱地地力提升
这个是属于围海造田土地,土壤盐分和碱性都达到盐碱标准,属于典型的盐碱地。之前很难种活东西,后来我们采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加菇渣配施技术,总用量大概为1吨/亩,第二年西瓜就种起来了。
4、高速公路植物护坡地力提升
通过保水剂和以草炭为主的基质配施,效果很不错。
四
总结
现在土壤调理剂这块市场非常乱,只要是个新鲜的都敢贴上这个标签,但是土壤调理剂主要还是跑量,除了保水剂外,没有一定的量(大量)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还是两句话:
没有哪个土壤调理剂是万能的,有针对性的土壤调理剂效果最好;
任何脱离用量说效果的土壤调理剂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