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荒土长出春色来(美丽中国·春天来了)
2017-04-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荒土长出春色来(美丽中国·春天来了)

大安乡大安社区的桑树长势喜人。

荒土长出春色来(美丽中国·春天来了)

环江县平治屯,农民驾驶摩托车将采摘的桑叶装袋运回家。

核心阅读

曾遭受严重重金属污染的广西河池,通过实行责任制管理、构建完整土壤修复产业链等,让一度颗粒无收的耕地涅槃重生。去年,河池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探索一直处在进行时。

正是草长莺飞季,走进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成片的桑树一片翠绿。

“我们的农田终于可以重新种农作物了,这几年长势愈发好,去年我家两亩桑树丰收,挣了1万多元。”大安社区村委会副主任覃海芳说,“很难想象,这片农田曾遭受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以植物修复技术为主导,构建完整土壤修复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2001年6月,环江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大环江河上游3家选矿企业尾矿库被洪水冲淘,30家选矿企业沉积的尾矿砂随洪水淹没了沿岸农田。“受污染后,一些田地土壤硬化,光秃秃一片,寸草不生。”大安乡大安社区村民陆未说。

这次土壤污染,引起了科技部、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关注,并于2005年支持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环境修复中心研发、应用了超富集植物与经济植物间作等修复技术。“以蜈蚣草为例,茎、叶能够富集大量的砷,环江受污染的土壤就可以靠这些植物把重金属富集、带走。”中科院负责该项目的工程师林小龙说。

到2010年,环江县获得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启动大环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县委书记黄荣彪介绍,“这个土壤修复工程,构建起了完整的土壤修复产业链,摸索出了以植物修复技术为主导、以‘地方政府主导、科研单位技术支撑、农民主动参与’的土壤修复工程模式。”

农民是修复的真正实施主体。农田实行责任制管理,政府免费提供技术、修复剂和种苗,农户自行承包种植作物,收入归农户。“政府免费发放蜈蚣草苗、东南景天苗、桑树苗等,农民将种苗套种在一起,按要求撒上修复剂,改善效果一年比一年好。”覃海芳说。

2015年,该治理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共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1280亩。治理区域农产品产量达到当地正常产量水平的90%以上,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达标率超过95%。而按照20年、50年中长期农业收益计算,这些农田可产生经济收入1.56亿元和3.9亿元。

严控涉重企业排放,编制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河池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没有停歇。在环境倒逼机制促动下,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涉重企业采取关停、整改等强硬措施,并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搬迁入园,改善全市主要河流水质。

南丹县境内刁江的治理便是缩影。刁江全长219.6公里,是沿岸百姓的生命河。然而,2010年前,刁江南丹段有72家涉重金属冶炼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污水直排刁江,废渣露天堆放,重金属污染严重。“那会儿成天浓烟滚滚,脏水直灌。”在刁江边长大的吴文龙说。

为治理刁江,当地新建水处理系统,涉矿企业通过系统对井下排水、选矿废水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用于选矿用水循环使用。广西华锡集团高峰公司副总经理罗先伟介绍,“公司日处理1.2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排放标准。”

目前,河池市针对环江、南丹、金城江区3个国家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开展基本农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编制完成河池市重点区县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同时,还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主要蔬菜种植基地等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面对慢慢变清的河水,吴文龙拍了照片发到微信上,“好多走出去的小伙伴看见了都不敢相信,这里竟变得这么美、这么干净”。

广西用大数据推动土壤污染详查(链接)

本报南宁4月9日电(记者庞革平)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等多部门获悉:广西正通过大数据模式,推动土地污染详查工作,助力土地生态治理。目前到位的资金已达1.8亿元左右,将用于土壤污染详查相关体系及标准制定、土壤污染详查信息化建设等。

广西财政厅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开林介绍,广西正通过大数据模式,充分调动环保、地矿、地理信息测绘局等多部门资源,实现多部门共建共享、支持动态更新的土壤环境数据库及管理利用体系,推动土壤风险管控、促进土壤污染治理,逐步改善土壤环境治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204663-1.html

标签:长出 春色 中国

上一篇:预防甜瓜黄叶措施
下一篇:告别碱性土壤,最直接有效的土壤改良方法,让农民年年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