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才有洁食。”今年两会期间,土壤污染、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针对这一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直截了当地提出,我国农业生产一直维持高投入、高产出方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导致农产品产量减少、品质降低。为此,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迫在眉睫。
万连步表示,尽管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耕地质量,但由于长期缺乏耕地质量保护的有效机制,耕地质量问题逐年累积并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在调研中,万连步发现,耕地质量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耕地土壤退化严重,土壤肥力差。据统计,我国酸性土、盐碱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二是农业生产者认知不足,耕地质量持续恶化。大部分地区施用肥料还存在施用过量、施用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三是耕地污染问题凸显,威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目前,由于固体废物、污水灌溉等多种原因,造成耕地重金属等污染问题加重,耕地污染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差,降低了耕地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严重威胁了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四是企业扎堆进入土壤调理剂行业,产品技术良莠不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技术、管理、推广和应用等多层面的问题。
面对一系列待解的难题,万连步建议首先从顶层设计上发力。“在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等重大土壤保护、修复项目中,整体规划设计,明确对灌溉水源、周边企业布局排放的要求,对配套工程建设、农产品质量纳入考核目标,推进耕地、大气、水、农产品质量‘四位一体’的保护与提升,建立一系列保护耕地质量的法律法规,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等不同层面,全面提高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万连步提出应强化科技在土壤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设立重大专项研发基金和成果转化基金,优先支持一批重大研究课题,鼓励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通过优先试点,以点带面,带动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产值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5%,而其中仅有7.1%的比重用于修复耕地,土壤修复工程任重道远。对此,万连步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标准技术体系,研究制定土壤污染修复相关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安全评价和应用技术规范等,建立明确的土壤修复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壤调理剂企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依据。
此外,在万连步看来,土壤修复、改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健全耕地质量保护投入机制与共同责任机制,落实土壤质量保护责任主体。“在土地流转中,将耕地质量的量化指标纳入土地经营权证中,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建立土地流转中耕地质量维护奖惩机制,促进耕地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