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土壤资源团队采集大量标准土壤用以研究,还是研制新兴肥料提高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南京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蔡立坦言。
据悉,今年以来,全所科技人员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和新近颁布的全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申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已获批的项目数量上位居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前列;“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任务通过验收,新申请的“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作为中国科学院“四类机构”改革试点的农业领域特色研究所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这些都为在全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造福人民注入强劲动力。
7年6000个点科研队伍为土壤制作“身份证”
走进南京丁家庄土壤标本工作室,记者伙伴们都惊呆了。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土壤剖面、断层的标本,好似一张张“身份证”,记载了祖国广袤大地上各地的大地“标签”。“在全国6000个点采集土壤,通过比对研究建立国家标准科学数据库”采访中土壤研究所赵玉国研究员表示,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展新的系统调查对农业评估施肥、环境不同对于土壤污染物含量及耐受能力,以及对来源水的过滤降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所里20多个队伍通过连续7年的努力,足迹遍布全国6000个点,通过挖掘一米多深的断面采集土壤后研究分析。
“每年野外考察里程在5-10万公里,大都处于青藏高原、阿拉善高原等偏远地带,队员们克服各种野外困难,很多考察的日子都是早八点出发,晚十二点落脚住宿。曾经在西藏的一段时间,所有考察队伍在4000米以上海拔夜间赶路,白天野外调查。在阿里地区考察中,队员赶几小时的路将野外倒下的队员送到附近县城医院后,继续返回野外工作。在艰险环境中坚持工作,队员们清楚,这项工作的伟大。赵玉国向记者透露,目前公安部门已将土壤作为物证的溯源。同时他也向记者表明,目前6000个采集点仅是数据库的一小部分,从较全面的范围来看,“估计要3-5万个点才能更具全局性。”
致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企业
江苏艾萨斯新型肥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依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技术投入、人才支撑新组建的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也是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实施产学研合作的新型控释肥料的中试生产基地。
“水基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中试与产业化”项目是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本公司实施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的重点科技项目,被立项为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服务于地方企业实践过程中,以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为首的党员骨干经过研究,开发“水基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利用水基原位反应成膜技术,在速溶肥料颗粒表面包裹一层水基半透膜,形成“水基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在资金、人员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团队借助外部条件,坚持开展控释肥料研制。技术研发不但要在实验室,还要奔波于田间地头。团队克服困难,无论刮风下雨,成员都坚守产学研一线。2012年中秋节晚上,由于生产设备的连续调试需要,为早日出产品,团队成员放弃与家人团聚,一晚上坚守在车间调试。在田间示范的同时,团队也坚持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2013年,针对南京汤泉一藕大户的藕裂和藕斑问题,团队发现是养分供应问题,并无偿帮助配方配肥,当年藕质和产量显著提升,节本增收达50多万元。
团队成员的付出,也得来了项项硕果。目前“水基聚合物包膜控释肥料中试及产业化”项目产品已研制并形成了6个专用控释肥料,制定了配套施用技术4项,研究并形成了3条新工艺;帮助企业研制出封闭式流化床包衣机设备2台套,建立了中试生产线一条和批量生产线一条。经用户应用及有关试验统计,作物养分利用率增加幅度为31.7-35.4%,项目产品可替代进口,且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的40%。
扎根农业生产一线新模式种植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历史上的黄淮海平原由于长期受盐碱、风沙等因素困扰,土壤肥力瘠薄,粮食单产水平极低。自上世纪50年代起,以土壤研究所老所长熊毅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员来到河南腹地,开启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治理的征程。
科技研发的脚步从未停止。如今,科研人员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以张佳宝研究员为带头人在内的7人核心科技骨干研究团队以设在河南封丘县的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为野外依托基地,主要试验样区遍布周边几百平方公里,并向河南全省辐射推广。
解析了潮土质量演变规律和基础地力新内涵,为耕地质量评价和地力定向培育提供了依据和思路;开发并在全国广泛应用了县域高分辨率和省域中尺度农田地力评价系统,建立了河南省中尺度耕地资源数据库和省级地力等级分布图……科学有险阻只要肯登攀,张佳宝团队一项项成果相继孕育。
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所在的河南省封丘县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贫困县,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欠缺。“封丘的发展离不开百姓的支持,要让老乡们过上好日子”,至今在站上已工作33年的副站长、共产党员周凌云表达了对封丘百姓的感情。
2002年,以周凌云为代表的党员骨干在封丘开展了地道药材金银花的规范化栽培种植模式的示范推广工作,不到3年就使金银花的栽培就成为封丘具有区域特色的重要农业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土壤研究所的牵线搭桥,封丘县成了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金银花的重要药源基地,为金银花的销售提供了保障。
2011年以来,周凌云又携手封丘站党群,把树莓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引进封丘推广……以周凌云为代表的党员科技骨干的足迹踏遍了封丘的605个自然村,培训农民3万多人。现在,金银花和树莓已成为封丘县一大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通过的金银花和树莓的大规模种植和深度加工开发,不仅帮助当地3万农民脱贫致富,也为封丘县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开辟了新的模式。
徐州一村支书出借3100万资金后续:村支书已被停职
政风热线报道了《徐州一村支书出借3100万集体资金追回难回应:领导交办的》的事情,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责成区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大湖村,深入调查核实。目前,大湖村支书已经停职、配合调查。相关核查工作正在加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