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后,受益于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红利,国内土壤修复市场热度空前。据业内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巨大,面对这一“掘金场”,国内外众多资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企业怎么才能通过技术创新,抓住其中的机遇?
国际污染场地创新及可持续修复技术中国应用报告会近日在北京召开,报告会由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AECOM公司、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国内外土壤修复相关专家和企业就技术创新、国际合作、行业发展方向等业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技术引进不能只是“高大上”
应及时对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并进行自主创新,让其更“接地气”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有四大主流技术,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热脱附技术,这些技术多是国外引进的。由于国内土壤污染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国外技术很难直接用于国内的土壤修复。而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常常没有及时本土化,因此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锁介绍说,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土壤修复面临修复人才和技术短缺的问题。对此,行业内的一些企业表示,一方面,现在要完全实现技术自主研发很困难。另一方面,则是国外企业坐拥先进的土壤修复技术和经验,窥伺着中国偌大的市场。
“有的技术引进可能花了大价钱,但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益源”)总经理辜晓平告诉记者,国内企业在技术引进时应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有针对性;二是符合国情,包括经济承受能力、修复时间等。
因此,林玉锁多次强调引进创新的重要性,“我们在引进技术的时候,一定要与实际的工程结合,要通过工程化应用进行再创新,把先进技术真正转化为应用成果。”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是事实,在自有技术、装备储备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也不失为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快捷途径。
望闻问切先做好场地调查
翔实的场地调查能避免过度修复,而我国“重修复、轻调查”现象普遍,应培育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
在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记者发现,除技术问题外,不少企业对“场地调查”也很苦恼。
企业普遍反映,场地调查工作繁琐,所产生的数据又是实施修复的基础。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直接关系到治理方案、治理效果甚至治理成本。
据辜晓平介绍,大地益源在长三角做了70多个修复项目,大多数场地污染情况十分复杂。“有时一块场地会同时受到重金属、农药、石油化工产生的有机物等多种复合污染。如果不对场地进行认真细致的诊断,而采取盲目的修复方法,修复效果势必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他说。
然而,据美国一家企业介绍,在美国做修复项目,90%的工作都是场地调查。实际上,翔实的场地调查对项目客户来说非常有价值,能避免过度修复。“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土壤修复市场,场地调查应占到项目投入的30%,是整个修复市场中业务量最大的部分。”业内人士介绍说。
而我国目前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工作中存在“重修复、轻调查”的倾向。由于场地急于开发并投入使用,以及业主大多更关心修复成本和时间,使得调查工作草草进行。
大地益源的相关负责人也反映,我国很多项目的场地调查和修复工作是分开的。场地调查方提供的数据经常出现问题,修复公司进场后,经常要对场地重新进行调查。还有企业表示,“如果做场地调查的机构不靠谱,那我们宁愿自己来做。”
业内人士建议借鉴国外经验,培育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比如,美国土壤修复多年来市场运行的经验是,政府负责法律制定、工程项目审批、验收和监管,咨询公司总包项目,若有细分工作无法承担,则分包给其他设备、技术或服务公司。
场地修复土水不能分家
应遵循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重视科研和工程经验积累
“中国的土壤修复虽然起步晚,但这意味着可以起点高,有更多经验可以借鉴,少走弯路。”AECOM工程咨询公司的蒋博士从事土壤修复行业已有10多年,她向记者介绍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的理念。
所谓绿色可持续修复,即一种考虑到修复行为造成的所有环境影响,而能够使环境效益最大化的修复行为。秉持绿色的理念,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最佳的修复技术和方案。
蒋博士表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将节能减碳及扩大回收植入修复技术的设计及执行,如植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土壤的再回收使用或者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都可以称之为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
当记者询问蒋博士对中国土壤修复的建议,她再三强调“水土不分家”。土壤修复的科学表述应该是“场地修复”,因为单论土壤修复是片面的,尤其是在土壤饱和带,水土不分家涉及整个生态体系的循环。
“地下水和地表水都会跟土壤产生接触,空气中含有的各种污染物也会通过诸如降雨等形式渗入地表,最终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一部分。”她说。
而我国目前的地下水修复形势不容乐观,地下水污染底数还摸不清。由于地下水污染修复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且修复费用高,我国地下水修复实际工程案例少之又少,缺乏必要的科研和工程经验积累,也没有完全掌握各类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已经起步,但地下水修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蒋博士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地下水保护,把地下水当作饮用水保护,有非常多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案例经验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