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首次在柴达木盆地发现富硒土壤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全国土地质量调查首席专家杨忠芳,广西地调院专家张帆等来到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格尔木市、海西州都兰县等地,实地考察了富硒土壤调查、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为富硒土壤调查工作出谋划策。
杨忠芳教授认为,柴达木盆地富硒土壤的物质来源有可能是冲洪积物质或湖积物。她表示,青海富硒成果转化迅速,经济效益显著,成功凸显了农业地质工作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民生的重要意义。同时,杨忠芳教授建议,青海五勘院应该加强富硒成因调查研究,积极开拓,创新思维,与地方政府保持高度联动,为富硒土壤资源评价提供依据,开拓青海省富硒产业发展之最。
在海东市化隆县和循化县富锗、富硼土壤富集区考察后,广西地调院专家张帆认为,广西与青海相同,均有较大面积的富锗土壤,因此应积极开展南北联动,共同攻克锗产品调查研究难题。同时,在锗成因、锗标准等空白领域快速实现突破,为全国富锗资源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考察期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西地质调查院、青海五勘院、海西州国土资源局、格尔木市国土资源局、格尔木市农牧局,以及项目工作区所属的乡镇政府领导等齐聚格尔木市,举行了柴达木盆地土地质量调查阶段性成果汇报座谈会。会上,国土资源部门和地方政府均对柴达木盆地富硒资源的首次发现非常高兴,并对地质人和地质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希望,青海五勘院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扩大范围,深入调查富硒资源的具体范围和成因,以便对相关部门在下一步的规划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打造富硒产业,提高柴达木枸杞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提议国土资源、农牧、环保等相关部门加强与青海五勘院的沟通合作,加快推进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