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保护与改良工作任重而道远,建议建立全球土壤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的平台、建立全球土壤标本库、建立全球土壤大数据库、建立年度交流机制。”在日前举行的“土壤改良与资源利用”国际研讨会上,鸿达兴业(00200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院长周奕丰提出四项建议。
本次“土壤改良与资源利用”国际研讨会由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协办的。
多年来,周奕丰一直专注于土壤改良领域。据了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周奕丰已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呼吁进行土壤改良和土壤污染治理。“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有限,土地资源宝贵,更应该重视土地的开发利用。”周奕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被污染,治理难度大,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亟须重视土壤污染防治,修复污染退化土地,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
今年5月份,我国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旨在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全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而今年2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支持盐碱地和土壤污染耕地等改良修复,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
周奕丰认为“土十条”的出台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指导,有助于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但还应尽快制定出有利于行业运营的法律和法规,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例如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促进产业和市场规范发展。
在周奕丰看来,土壤改良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他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改良土壤,治理污染土地,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农业由粗放式发展方式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促进耕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目前我国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土壤治理任务紧迫,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广阔。但是土壤治理具有持久性、长期性等特点,所需资金巨大。”周奕丰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工商业反哺农业,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工作。
作为此次论坛的承办方,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虽然“年轻”,但在推动土壤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却是干劲十足。据研究院副理事长万洪富介绍,研究院将致力于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拓展土壤修复产品品种和应用领域,推动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