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通过连续监测,土壤酸化严重的蒙泉镇、夹山镇、新铺乡的3万亩水田,通过连续三年施用生石灰,使土壤pH值小于5.0的酸化土壤提高0.5以上,土壤pH值大于5.0且小于5.5的酸性土壤提高0.2以上,耕地质量得到提升。至此,石门县酸性土壤改良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石门县委、政府对把它作为石门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来抓。政府统一采购生石灰数量2000吨。配送到新铺乡真武殿村、黄家峪村、中和铺村、北峪湾村;夹山镇三板村、杨坪社区居委会、栗山村、汉丰村,东红村、桂花村;蒙泉镇白洋湖社区居委会、黄旗峪村、梅家河村、保宁桥村、澧阳村、凤凰峪村、下七里村,共计17个村(居委会),受益农户2890户。共完成酸化土壤改良技术推广面积30300亩,完成101%。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石门县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石门县农业局高度重视,成立了“石门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领导小组”,农业局局长亲任组长。同时成立“石门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技术小组”,负责土壤酸化治理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土壤酸化治理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二)明确任务,找准工作方向
在酸化严重地区,集中连片推广土壤酸化改良培肥综合技术,不撒胡椒面,通过项目实施,降低土壤酸性,提升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进而带动其他水稻产区依据自身土壤酸化程度自觉改良土壤。
(三)搞好宣传,确保覆盖到位
为了更好地完成土壤酸化治理工作,石门县出动了流动宣传车,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巡回宣传,在生石灰发放现场开展技术宣传,在广播畅通的村,由村干部在广播上宣传酸化土壤改良的作用和撒施技术,并把一些治理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编印成资料,让农户了解石门县土壤酸化现状和治理技术及当前土壤检测情况,石门县编印了《石门县稻田施用石灰技术》、《改良酸性土壤的方法》,让农民了解怎样治理酸化土壤,在千亩示范片撒施现场,组织村组、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技术骨干现场观摩和学习。通过召开培训会、现场会、宣传车等形式,将技术培训到户,先后累计培训乡、村农技员和农民2100人次,发放技术手册和技术资料2100余份。
(四)效果监测,积累科学数据
石门县在项目启动后,石门县农业局与乡镇农技站密切配合,按照省站要求,迅速选定5个田块作为效果监测点,每个乡镇的监测点均安排专人负责,从禾苗观察记载、日常管理,到测产验收均有据可查,为科学制定酸化土壤改良提供第一手资料。
(五)优选示范,确保示范效果
为确保项目成功实施与示范效果,按照省站四个原则,将蒙泉镇、夹山镇、新铺乡为实施区域,3个乡镇稻田由于停用石灰30年,土壤酸化严重,化肥利用率低,同时这3个乡镇又是标准粮田建设、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区,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核心示范片的选取上,优先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最后选定广寿桥粮油专业合作社作为千亩示范片,事实表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远高于小规模的农户,而且措施到位,辐射带动效果好,如蒙泉镇久久太浮粮油合作社,承包水田面积1200亩,仅用7天时间撒施完毕,而且一再要求把2016年绿肥示范项目安排到他的合作社,新铺乡苏哲永创办家庭农场,承包水田200亩,3天时间完成撒施任务。
(六)优化措施,确保管理到位
督促中标企业将生石灰运到村组,方便农户搬运和专业队撒施,及时将生石灰发放到户,做到发放实物与花名册相符;石门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和乡镇农技员到村组具体指导,同时动员全体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督促和指导撒施人员按技术要求撒施;县财政局、农业局财务股抓好项目资金调度,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同时确保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七)强化质量,确保改良效果
按照合同要求,抓好补贴物资下田前质量抽检,做到规范抽检,及时送检,特别是严控重金属超标的生石灰流入,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不得造成对耕地的第二次污染,做到了每批次都抽检,总计抽取生石灰样品48个,然后随机抽取2个送省农科院检测中心化验。
(八)安全撒施,确保人身安全
由于今年是石门县实施土壤酸化改良项目的第一年,许多村组技术骨干和专业撒施人员,对生石灰撒施方法不当,可能造成身体伤害掉以轻心,发现这些苗头后,石门县在宣传培训过程中,在印发的资料中特意强调安全撒施,而且追加计划,采购了防护服41套、口罩和手套200套发放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没有发生一起大的伤人事件,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