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新技术给耕地和稻米治“镉病”
2016-08-31   来源:农民日报   

新技术给耕地和稻米治“镉病”

由于工业污染、肥料带入、酸雨等原因,我国一些地区耕地的镉含量和活性增加,患上了“镉病”。耕地土壤不健康了,产出的大米镉含量也会上升,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在产出粮食与降低耕地土壤镉含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是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江南大学教授陈正行团队的一项新成果给出了一个较好的方法。

“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之一,可以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镉。通过新型的加工技术可以实现稻米中镉含量的有效去除,同时配以生态友好为目的的镉无害化处理保障体系,这样就可以做到镉的有效移除和无二次污染,实现生态、粮食、经济的综合效益。”陈正行告诉记者。

“单一的技术很难实现综合效益。”陈正行说,通过土壤改良剂法和植物修复法,由于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因此修复实施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而且,在水体污染没有解决的当前,难以从根源上治理。还可以通过抗镉品种繁育入手,筛选吸收和积累镉能力低的水稻品种,目前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地域和产量影响一直难以大面积推广。这两项工作已启动近多年,但由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短期内重金属污染现状难以有彻底改观。

怎样既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镉污染量,又可以让种出来的稻米得到合理利用?陈正行团队从稻米加工的角度入手开展了一项研究,该成果为镉污染稻米的安全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加工的手段,既可以将大米中的镉含量降低到国家限量值以下,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种稻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可以通过水稻种植,有效降低耕地土壤中镉含量,使耕地逐步恢复正常,有利于稻米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陈正行给记者讲解了新型加工技术的工艺流程,“首先采用高效专一的镉溶出剂,脱除大米镉93%以上。溶出的镉采用固化回收技术,镉固化率99.8%以上,使镉污染成为小体积的固体,交由固体废料专业公司环保处理,不再排放进入环境。生产用水回系统的回用率90%以上,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建立了镉污染大米安全无害化加工利用的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线的可靠性和产品的绝对安全性。每吨大米的除镉成本低于100元。”

出于镉污染稻米的种植和消费在我国已存在一段时间的考虑,陈正行说:“我国应尽早开展镉污染引发的疾病流行病学监测与诊治。目前由镉污染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尚处在不透明阶段。由于缺乏相应的诊断标准,医疗机构并没有开展此类疾病诊治。因此,我国应立即开始镉污染风险监测与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医疗机构开展医治工作尽早出台相应的医学诊断标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193894-1.html

标签:稻米 耕地 新技术

上一篇:还原果蔬老味道增加农作物产量
下一篇:吉林省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总体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