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首页 > 土壤改良 > 正文

土壤修复市场: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十大战略导向”
2016-07-26   来源:中国节能产业网   

土壤修复市场: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十大战略导向”

近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编著的《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3》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土地整治蓝皮书是全面反映2015年中国土地整治发展实践、综合成效、探索创新的年度性研究报告。蓝皮书提出未来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十大战略导向”的思考。

(一)土地整治的定位要从“土地本身”到“高位统筹”

土地整治应总体定位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平台,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提升民生福祉的发展动力,加强政府治理的突破窗口,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工具。“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还可具体定位为拉动内需的强大引擎,落实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的实施单元,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切实保障。

(二)土地整治的理念要从“注重数量”到“四位一体”

土地整治转型理念应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理念,树立“数量、质量、生态、人文”的四位一体土地整治理念,以理论、制度和科技等创新为土地整治内在动力,以促进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三生”协调为土地整治关键目标,以环境污染治理与景观生态质量提升为土地整治核心导向,以改善民生条件、实施精准扶贫和维护乡土文化为土地整治根本核心,以统筹保障“一带一路”等国际国内重大战略的落地实施为土地整治重要任务。

(三)土地整治的核心要从“以地为本”到“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土地整治应以明晰整治土地的产权界定为基础,维护整治涉及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在思想层面激发公民意识与公民本位的价值认同和主观意愿,在制度层面健全全维度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在技术层面实施信息公开与交流回馈制度,在经济层面以提升人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在社会层面突出体现乡风文明和特色人文情怀,保证整治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提升整治过程的公众满意度。

(四)土地整治的阶段要从“粮食生产”到“永续发展”

土地整治转型发展要以“永续发展”为发展导向,以生态、景观服务及休闲游憩功能为重点,提升土地整治环境污染治理能力,加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修复,构建以“山为骨、水为脉、林为表、田为魂、湖为心”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加强景观建设,增大农田、林地、绿化等生态用地空间占比,改善人居环境、建成都市生态屏障,协调资源的永续利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因此,通过开展永续发展型土地整治,使大地呈现欣欣向荣的生态世界和可持续利用的壮丽美景。

(五)土地整治的目标要从“保护耕地”到“优化三生”

土地整治转型发展要以“三生空间”为承载,兼顾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城市发展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通过在空间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作为“生产线”,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作为“生活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线”,实现在生产上进一步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适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在生活上进一步优化空间形态与建设用地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乡生活“人物”并进;在生态上要破解城乡生态空间萎缩、污染问题突出与景观破碎化的问题,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强化生态化土地整治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同步重构。

(六)土地整治的对象要从“单项推进”到“要素综合”

土地整治的对象不应禁锢于耕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单个要素,要实现“山、水、田、路、林、村、城”七要素综合整治,即在整治区域中综合国土、农委、林业、水利、环保等各个部门合力,同步推进山体、水体、农田、道路、森林和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等多种类型的整治,实现生产集约、生活提质、生态改善的“三生”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55-192215-1.html

标签:土壤 修复 策略

上一篇:现代农业 从无土栽培产量翻番看大棚土壤的改良方向
下一篇:土壤医生大热天不敢开空调 冒42℃高温采集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