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研究发现大部分改良剂(含磷、铁物质、黏土矿物等)对铜、锌、铅有相似的效果。研究表明,当用含磷物质修复铜锌铅复合污染土壤时,由于金属间的竞争作用,修复效率明显下降,与单一体系相比,铜、锌和铅的吸附分别下降 76%、48%和 15%。铅、铬共存时,由于对土壤吸附点位的竞争,常产生交互作用,导致铬更容易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发生迁移。由于锌和镉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地化行为,因此锌具有拮抗镉被植物吸收的特性。此外,为了降低砷的毒性,一般修复措施可采用水田改旱地种植模式。但在砷镉复合污染下,水田改旱地会增加 Cd 的生物有效性。所以在砷镉复合污染农田修复治理中需要统筹考虑。 不同种类钝化材料在土壤中和金属的作用机制、反应过程不同。如石灰主要是通过提升土壤pH 增加对重金属的吸附,pH 受环境因子影响发生改变时,金属可能会重新释放出来,影响修复效果。若修复材料是通过矿物晶层间吸附固定,则这种作用持久、稳定。针对土壤不同污染情况,钝化材料的选择、修复效果稳定性评价,钝化修复机制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随着科学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微观分析技术的普及,有力地推动了土壤重金属钝化机制研究进程,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同步辐射技术等常用来揭示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机理。XRD、SEM 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磷酸盐稳定重金属 Pb 的机制探究中,X 射线吸收谱能提供金属在土壤中的配位环境、价态信息和微观结构,区分吸附和沉淀,内层和外层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