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条”在儿童节前一天出台
2016年5月31日即将下班的时候,《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刷爆朋友圈。而自五一小长假之后,就有媒体报道指出这一被行业称为“土十条”的政策有望在世界环境日(6月5号)之前出台。事实上,这是一项推迟了接近两年才出台的政策,最早在2014年,包括环保部等部委就对外宣称即将出台。
“土十条”在5月最后一天出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根据年初计划,该政策将在2016年内出台。直到进入五月份,出台时间才首次出现6•5前这个较为具体的版本。这可能与4月中旬央视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隔壁毒地污染有关联,媒体及民众对该毒地事件的关注推动了“土十条”的尽早甚至是提前出台。
其实,围绕土壤污染的话题历来充满戏剧性。2013年2月,北京律师董正伟向环保部申请公开土壤污染数据信息,却被环保部以该数据属于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然而,时隔一年多的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却主动公开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土十条”:向土壤污染正式下战书
6月4日,新华网评发表文章《“土十条”,向土壤污染全面开战》,指出“土十条”六大亮点。其实,向土壤污染全面开展还为时过早,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向土壤污染正式下战书。
中国目前的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而2016年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数仅为91亿元,这已经较2015年增长了146%。如果仅靠这91亿元去全面开战,杯水车薪,难有大的作为。
在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方面,土壤战役是最晚打响的。而即使下了战书,我们连敌军有多少兵力、布局在哪些战区、装备及战斗力水平这些最基本情况都没搞清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情不明而战书已下……
而土壤污染防治体制还有待理顺,目前主要是“三部治土”:环保部治建设用地污染土壤、农业部治农用地污染土壤、国土资源部即治矿区污染土壤也管耕地,而包括水利部在内多部位或多或少都有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职责。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是影响战争形势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还没有形成效果良好、成本低廉、安全利用稳定周期长的成熟技术体系。包括场地修复、耕地修复和矿山修复在内的主要土壤修复类型,基本都处于试验、示范或试点阶段。技术相当于武器,优良武器还没装备好部队呢……
这场土壤战役注定充满艰巨挑战。
2016:中国土壤修复元年
应该说,中国“土十条”政策制定者们考虑到了土壤战役的严峻形势,为此制定的战略是“三步走”:2016~2020年、2021~2030年、2031~本世纪中叶。为了打好这场土壤战役,中国政府计划了35年。
第一步有两个90%的指标,即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实这个指标分量非常重。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耕地点位超标率为19.4%,而目前耕地大部分都是种植进入人类食物链的农作物,耕地安全利用率应该略高于80.6%。仅仅五年(准确的说是四年半)时间,就提升近10个百分点,压力山大,需要配置好有针对性的宏观政策、法律标准、资金、管理体制、产业等资源。
不管怎样,“土十条”终于来了。英国《金融时报》用了“雄心勃勃”来形容中国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以及这年出台的“土十条”,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土壤污染修复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