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各类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对于空气、水这两个人们较能直观感受的领域,土壤污染往往被人们忽视。但土壤污染是较为棘手的污染。土壤污染的成因复杂,治理难度大,而且在污染源头消失后,其对环境的影响还会持续很久。土壤中的污染物容易在风力、地表径流及淋溶或淋滤作用下进入到水体中,导致地表水水体或地下水体污染;还通过食物链、摄入或吸入、皮肤接触的方式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致使某些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不受人为干扰情况下土壤中该成分的含量,从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按照污染物的种类,土壤污染的类型可分为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生物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四类。
有机物污染
有机物污染是来源于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有机污染物分为可分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两类。
我们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等,其主要来自加油站地下储油罐、贮油池、排油沟及输油管中汽油、柴油的泄漏及石油炼制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这些石油类物质渗入土壤的量超过土壤的自净容量后,积累的油类物质将长期残留于其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通透性;还会粘着在植物根系,阻碍植物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引起根系腐烂,影响农作物生长或者穿透到植物组织内部,破坏植物正常生理机能,严重影响土壤的生产力和农作物产量、质量。石油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单环芳烃危害较大,其急性中毒主要作用于人体神经系统,慢性中毒主要作用于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如果较长时间与较大浓度的该类物质接触,还会引起恶心、头疼、眩晕等症状。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石油、多环芳烃及多氯联苯等,其中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主要来源于耕种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化学农药,喷施于农作物上的农药,约有一半左右散落在农田土壤中,部分逸入大气中,部分被植物吸收。农药被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后,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导致人感觉倦乏、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危害神经中枢、诱发肝脏酶的改变以及致畸、致癌等。而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制药、油漆、染料等工业排出的污染物。当中多环芳烃是焦化类工业场地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萘、蒽、菲、芘等150余种化合物。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且其毒性随着苯环的增加而增加。
无机物污染
无机物污染有的随地壳变迁、火山爆发、岩石风化等天然过程进入土壤,有的随着采矿、冶炼、机械制造、建筑材料、化工等生产部门的活动进入土壤,其中对环境危害最大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在植物体内过量累积,影响植物生长代谢,导致农作物污染超标,品质不断下降。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及其他摄入途径在人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威胁。例如,汞进入人体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视力神经破坏极大。
生物污染
土壤生物污染是指—个或几个有害生物种群,从外界侵入土壤,大量繁殖,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与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主要来源有: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进行施肥;用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及工业废水进行灌溉;病畜尸体处理不当。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传染病医院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与污物。
放射性物质污染
土壤放射性物质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土壤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值。
我国环保部在2014年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从这份公报来看,我国土壤污染情况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必须采取措施遏制其进一步的扩大。公报披露:全国土壤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面对土壤污染,从政府、企业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体系,加强政府对土壤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企业要从思想上认识土壤环境保护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要采用先进工艺、设备,从源头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同时增加污染处理投入,完善污染处理设备和工艺,履行保护土壤环境的责任。每位市民应该从自身做起,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例如:合理堆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做好相关防护工作,避免垃圾中的有害成分进入土壤环境。而农民还应注意不同农药、化肥的使用范围,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同时注意施药时间、喷洒次数以及使用量。
保护土壤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