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正在儋州田洋里作业的深松农机,比传统犁铧的深度增加了8cm-10cm。
本报那大6月3日电昨天,在儋州市那大镇田洋上,深松农机的“牙齿”扎进了土壤,很快出现了一道道深度近40cm的犁痕。而这一过程,以及作业总面积、达标面积和深松效果,都被数公里之外办公室里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已经深松了7.24亩,达标面积7.2亩,平均深度为39.05厘米,这些红点就是不达标地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工程师董学虎,在电脑上打开“海南省儋州市农机精准作业监管与服务系统”网页,他介绍说,这套深松农机采用了卫星定位、无线通讯技术和深松机具状态检测传感技术,对深松作业过程、面积、深度实施准确检测,并将数据传入系统。
“海南大部分耕地长期用旋耕机作业,耕作层浅于15厘米,会逐渐形成一道紧硬、封闭的犁底层,阻碍了上下层土壤水、肥、气、热的贯通,就像是在石板上种庄稼。”省农机鉴定推广站站长张培说。
海南去年建立了5个农机深松整地示范点,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今年我省将深松15万亩。“深松并不是深翻,把底下的生土翻到上面来反而不利于农业生产。深层松动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功能,提高土壤质量。”董学虎介绍.
而记者在儋州看到的“互联网+深松农机”作业,可以替代目前人工现场多点挖穴、丈量、现场记录数据等深松验收方法,拖拉机手还可通过显示器随时观看深松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