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条”在今年要发布实施已经不是问题,产业界如何更好地支撑“土十条”实施才是一个大问题。各从业单位如何把握这重大机遇,分得更多市场份额,更快地发展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史为鉴,回过头看,8年多的产业发展历程非常值得回味和研究。
早在5年前,我就常给产业界的朋友说,眼界要开一些,胸怀要大一些,不要老是盯着“北建工、南大地”,说不定5或8年后,大浪淘沙,又是一番光景。现在,这两个单位看起来依然活跃在第一线,但是整个格局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4年前,我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国内污染修复产业大小公司有几十家,但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的不超过5家。现在,从业单位增加到了近1000家,但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的依然不超过5家,只不过其组成有所变化。
近年来,想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的单位各种各样:外资企业、传统环保环评公司、地质地勘单位、建筑工程公司、园林企业、房地产公司、机械设备制造、其他领域上市公司、有资源的当地企业、从国外引进一两项技术的小企业、中央企业等等,但是成功的不多。特别是有资本开道的上市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以前不是从事土壤修复的单位能够真正有效介入本领域。